周琳
摘 要: 将语言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与学习应遵循市场的客观需求。在一定的投入情况下使英语教育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应从根本出发,正确有效地认识大学英语学习、语言的经济价值与教育资源,准确把握市场需要,高效地利用教师知识资源,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效能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专业化、知识信息化、全世界社会发展速度迅猛、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能力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前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英语素养,将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便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更有效地促进个人、社会和国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沟通。本文将以语言经济学思想为指导,从语言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各项工作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提升。
一、语言经济学的内涵
近年来对语言产生浓厚兴趣的已不仅仅是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了,经济学家对语言研究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度。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涉及语言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实证与理论日渐增多,随后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因此,由语言学科与经济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能够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研究表征语言的相关变量,被称之为语言经济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语言经济学研究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语言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从经济学角度,语言本身及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该依照经济学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在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 Marschak,被称之为信息经济学开拓者,他认为,语言具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在人类经济现实活动中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他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因此,他认定,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具有密切关系。此后,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是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Grin(1996a)给出了最早的语言經济学定义,他认为:“语言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式,它把经济学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研究语言变量的关系上,尤其侧重于(但不仅限于)经济变量起作用的那些关系。”他指出:“此定义基于的原则是,经济学的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话题采用的方法。因此,把经济学的论证推理方法应用到语言问题上就成为语言经济学的一部分。”Grin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对语言经济学概念界定的关键在于经济学理论、工具和方法的应用。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即不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语言,而且立足语言问题研究经济,形成现在更为广义上的语言经济学(张卫国,2012)。语言首先是一种人力资本。从资源角度讲,语言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维度,即把语言作为一种技能或资本进行分析和研究。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如学习语言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语言对语言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影响,语言与收入的关系,语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在语言规划的设计、选择和评估中的作用等。在国内,在以语言经济学指导英语教学的研究中,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大学英语效率效益研究(蔡基刚,2016)(陈刚,2007),也有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戚田莉,2012)、教学模式(刘丽丽,2012)、ESP教育发展(杨传鸣,2015)等方面进行的探讨。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自改革开放至今,从个人层面讲,推动年轻人学习外语的动力是进入城市,学习英语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有助于获得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从社会层面讲,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营造了比较良好的学习外语氛围,学习英语成为一种时尚。学习英语对获取外来信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另外,从国家层面讲,其他国家与中国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信息来源途径不断扩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无国界地沟通与交流。因此,必不可少的是用一门共同的语言沟通。假如在沟通过程中双方不懂得一方语言背后的意义,那么所有沟通都是徒劳的。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以应试驱动力为主导的特征。其一,在大学期间,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长久以来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学生,学生不得不按照四六级考试标准进行英语学习。然而,部分高校在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也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控制,限制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考试内容和学习内容的设置和创新。教师就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及时地调整以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其二,由于我国教学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性大,进入大学英语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因此,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上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往往被设置部分内容与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重复,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一定的限制性,从而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客观的阻碍。目前看,国家社会对于英语教育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生个体也对此付出一定的努力,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产出结果,大学英语的教学效能仍然不够理想。
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对策
在语言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一个商品要逐步实现最大价值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为了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能,就要充分发挥英语的经济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及提升与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度。
第一,建立需求分析机制。在语言经济学中理论认为,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学成后使用该语言的时间长短和应用它的广泛程度。为了达到语言成本投入的最大化,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机制。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多层次需求,建立分层教学机制,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需求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得到有力的保障和良好发展。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为了单一性走向英语教学多元化,需要与学生的发展要求相符,不可脱离实际。对于课程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地进行英语教学,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进程,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高校英语人才的需要是不断发生改变的。高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多样化人才。应该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教学方向,从而设置教学课程应该合理多变化性的。
第二,建立投资成本分析机制。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一种可获得(知识和技能)、补充和取代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本。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的人力资本培养,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与英语教学目标高效整合,从而顺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以学生的就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教学目的。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虽然语言的成本和收益很难量化,但对语言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是有意义的。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法主要是通过量化项目或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评估其价值。而现如今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学习中,对于课程的学习成本投入都是过高的,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及精力,但是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的英语学习成效。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大学英语学习的成本。我国的英语教学还只是单方面的听、说、读、写,对于学生的英语实用性过于忽略,輕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时间过短,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相应较为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切实降低学生英语的学习成本。
第三,建立人才需求供给分析机制。依照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的“供需模型”进行分析。需求主体、供给主体、产品及产品市场是“供需模型”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大学教育的在“劳动力市场”上,“产品”,“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分别是高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等用人单位,主要由政府和高校构成。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遵循“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的模式,应该尽量实现与学生专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培养,确保大学英语教师能够指导满足各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以实现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目标,也能够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低效现象还在各个层面存在,注重低成本、重产出是国家、学校和师生各个层面的重点,也是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因此在语言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并逐步将其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追求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J].经济评论,2011(4).
[2]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3]江桂英.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教育成本-收益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