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俊材
【摘要】目的:分析对跟骨骨折患者行以闭合复位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以闭合复位治疗、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等指标均优于Ⅰ组。结论:相比于闭合复位,对跟骨骨折患者行以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更加确切。
【关键词】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102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Gissane angle, Bohler angle and calcaneus width were better in group Ⅰ than in group Ⅱ.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Plate fixation was more accurate in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Key words] closed reduction;plate internal fixation;calcaneal fractures
【中图分类号】R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0-01
跟骨骨折包括很多类型,由于骨折严重程度和骨折部位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骨折治疗及预后应由受伤关节功能密度和受伤部位决定[1]。跟骨骨折通常以足部骨折为主,通常是因高处坠落而引起的高能量损伤,通常在足跟处积聚,进而导致跟骨骨折[2]。临床中,跟骨骨折一般通过空心螺钉固定、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3]。基于此,本文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行以闭合复位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存在足弓变浅、足部肿胀、足跟加宽、足部畸形等症状,排除开放性骨折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每组各51例,Ⅰ组患者男30例,女21例,年龄最大为69例,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38.6±3.7)岁,病程最长为9天,最短为2天,平均病程为(4.5±1.5)天,据Sander分型:20例为Ⅱ型、23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Ⅱ组患者男32例,女19例,年龄最大为70例,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38.7±3.8)岁,病程最长为9天,最短為1天,平均病程为(4.6±1.7)天,据Sander分型:18例为Ⅱ型、24例为Ⅲ型、9例为Ⅳ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Ⅰ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治疗。患者置俯卧位,被动屈曲患者膝关节,通过X线透视进行牵引。对跟骨前部用双拇指进行挤压,使Bohler角得到恢复;同时用力挤压跟骨两侧,让跟骨宽度尽可能恢复正常值。根据骨折块位置,在跟骨后结节附近位置打入一枚克氏针,对塌陷关节面进行撬拔。撬拔与牵引同时进行,让塌陷跟骨关节面尽量恢复至解剖位置。然后再于跟腱两侧分别穿克氏针对其进行固定,以保持良好的骨折对位。最后通过石膏固定,留置克氏针于石膏外固定之外,固定时间为4-6周。
Ⅱ组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选择健侧侧卧位,在患足腓骨远端下方跟骨外侧位置作延长L型切口,三枚克氏针穿距骨后弯曲将皮瓣掀起。骨刀打开跟骨外侧壁,显露塌陷的距下关节面。清理关节面及骨折断端后复位。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植骨支撑。术中通过X线透视对Bohler角、Gissane角进行纠正处理。对跟骨锁定钢板进行预弯之后在后关节面、跟骨结节两个部位分别用两枚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确保外侧皮质与钢板相互吻合,并过锁定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测量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Ⅰ组和Ⅱ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各项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等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使用(±s)表示,当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Ⅰ组。见表1:
2.2 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术前Ⅰ组和Ⅱ组患者的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三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Ⅱ组患者的这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Ⅰ组。见表2:endprint
3 讨论
跟骨组成比较复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承重比较多,因此如果出现骨折,因此情况也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跟骨骨折患者通常行以保守治疗,但关节面难以恢复。近些年,骨折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等,并且临床疗效良好[4]。
临床中,针对SandersⅠ型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但针对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则多采用手术治疗。近些年,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内固定材料也随之更新,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逐渐成为跟骨骨折治疗的常用且有效手段之一。钢板内固定术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探查并恢复关节面平整度,对Gissane角和Bohler角进行重建,使足跟宽度、长度、高度恢复,如果出现严重骨缺损问题,则可以通过植骨手术进行治疗,通过钢板对骨片进行稳定,连接粉碎骨片,使其成为整体,并辅助术后功能锻炼。据临床研究显示,钢板内固定对根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切口坏死率,且需要取出内固定物,这也使得并发症风险增加。
针对跟骨骨折患者行以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跟骨更加稳定,且使整体更加稳定,此种术式具备良好的塑形支撑效果。通过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在术后早期得到良好的功能康复性训练,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5]。而对于患者来说,软组织坏死作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据相关文献指出,二次手术也可以使软组织感染危险概率增加,并且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因此需要花费两次手术费用,因此部分患者难以接受[6]。
闭合复位创口,使感染概率发生概率降低,同时也使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7]。但针对类型复杂的患者或伤及神经及血管骨折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欠佳,并且部分患者也有复位失败的现象,加上X线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
本研究中,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闭合复位患者,由此可见针对跟骨骨折患者而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佳。
结语:
总而言之,对跟骨骨折患者而言,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闭合复位治疗。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还可以保证固定的可靠性,与闭合复位治疗相比,此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手术时间缩短,并且可以减少住院时间,这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是根骨骨折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缪逸鸣.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36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7):106-107.
吕小飞.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越性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5,01(05):50-51.
野向阳.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24):80-81.
辛宗山,郑军,操儒道,等.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Sander 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5,02(12):1134-1137.
王纮,吉爱提;色义提,李新宁,等.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评价[J].医药前沿,2016,06(10):164-166.
段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01(06):433-435.
汤文杰,王金辉,王满宜.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臨床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08):706-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