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富建
陕北人喜欢喝酒,就如同他们喜欢信天游一样。
陕北人喜欢喝酒,绝非天性使然,而是有其特殊的地理背景和人文因素。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草原,西依甘肃东北部及宁夏贺兰山,东与山西的吕梁地区一衣带水。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每当冬来的时候,寒风凛冽,使人感到刺骨穿心的冷,因而,人们就想起了用酒来抵御严寒。这里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融合了北方草原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人们习酒成性。这里生活的人们,历来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过日子,面对荒山、沟壑,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一旦闲暇,便会饮酒消遣,排除内心的压抑,消减劳碌时的疲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形成了陕北人嗜酒的习惯。
他们一年四季都喝酒:春天喝在正月里,走亲串庄拜丈人;夏天喝在晌午时,休息时间来缓身;秋天喝在庄稼地,糜轮跟前品两口;冬天喝在热炕头,手抓羊肉喝黄酒。
过个大凡小事有酒喝:不管是大型的红白喜事,还是给老人贺材、给孙子做满月抑或给儿子说婆姨订亲、议话,陕北人都要摆上几桌,喝个痛快。
亲朋好友相聚要喝酒:姑舅两姨亲、姐夫小舅子亲以及同学、朋友亲,无论在哪儿,不分场合、地点,只要有时间、有酒,仗义的陕北人就会尽兴地干起酒杯,摇起骰子,划起拳来。
请客吃饭须喝酒:陕北人请人办个事,帮个忙,不分大小事,不管大小忙,总得找个饭馆、食堂或者在家里摆上几个菜,与办事、帮忙人一起喝上几盅,以表谢意。
陕北人喜欢唱信天游,他们性情粗犷,感情却很细腻,情感稍有触动,便会编出曲来。喝酒的场合多了,时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就形成了唱酒曲的习惯。你听:单品(那)定宰,双耳又挂铃,鹿鹤定同春。三星(你)共照,四更到五更。六六大顺。七巧(你)八马,底洞有九门,冷酒一口吞。十全(你)幅幅,划拳赌输赢,喝你两眼红。
陕北人如果走到谁家想喝酒,不会那么直截了当地要,他们还会编出要酒曲:太阳出来一点红,照见主家大酒瓶,大烧烧酒不给喝,小烧喝得怪头疼。你瞧,哪个主家听了会不给酒喝?陕北人喝酒的酒曲很多,看酒有看酒曲,让酒有让酒曲,退酒有……县域有别,村庄有异,各有各的花子,各有各的曲调,各有各的特色。
陕北人性格淳朴善良,为人正直,讲原则。酒场上,也讲究酒规。与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还讲酒品。俗话说,酒场无父子。不分辈分,不论长幼,酒场上,一律按酒规办事。一桌人准备喝酒,首先,必须得碰酒,大家举杯同碰后,才可轮流摇骰子打关,或者划拳。摇骰子一般是打关者与在座的每人摇三宝。喝酒讲究一喝、二放、三碰杯的规则。谁输了酒不及时喝,就说明此人不仗义,不遵守酒规,要被罚酒,并且在这个酒场上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攻击”。在酒场上为了让输家喝酒,人们时常戏言:喝酒看人品,酒量看工作;酒是杜康造传流,能除疲劳解忧愁。谁喝酒喝得干脆,喝得干净,喝得多,大家就跷起大拇指说其酒量大、人爽快,反之,则调侃其是个脏孙(不仗义)、酒量不行。在酒场上,有些人为了少喝酒,也常常编出一些怪儿话来反驳,如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都出不过酒的彀之类话语。陕北人仗义,喝酒讲究一醉方休,不醉不归。酒场上敬酒的风气很是严重,只要你坐在酒桌前,即使从不沾酒的人,也要被敬个老半天,有时候弄得非常尴尬。如果你是个没有喝酒习惯的人就千万不敢沾酒,如果你经不住主人敬酒的盛情,心一软喝上一盅,接下来,你就得加入到喝酒人的行列中。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不然,喝不醉你是离不了酒桌的。
陕北人不仅喝从城里买来的白酒,而且还喝自家酿造的黄酒。每到冬天,陕北的妇女们就会早早采粬,做上一大缸黄酒放在炕屹崂发酵。等到正月里,用它来招待城里来的亲戚。黄酒在城里人眼里可是个稀罕物。人们喝起黄酒要比白酒还得劲,黄酒喝着要比白酒顺口,不仅香味浓郁,味道醇厚,还具有补中益气,健身活血,提神之功效。
过去,陕北地区落后,陕北人贫穷,他们一年主要喝自家酿造的黄酒或者二锅头之类价格低廉的白酒。這些年,陕北人民逐渐地富裕起来了,做黄酒的人家渐渐少了,喝黄酒的人也少了,黄酒已经成为一种特色产业,被当地副食企业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了。但人们喝酒的势头却一点也没有减弱,只是喝的酒的质量变了,牌子换了,档次提了,价位高了。
陕北人喝酒的名气很大,而且绝对不是徒有虚名。
不信,你走进陕北看看。一年四季,无论在山沟沟里,梁峁峁上,川道道间,听到人家院落里传出人们高喉咙大嗓子划拳或者尽兴摇骰子打关的声音,那一定是陕北人又在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