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真”预学 追求“真”效用

2018-01-15 19:01姚彩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预学

姚彩萍

【摘 要】“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的起点是“以学定教”,而预学是定教的重要依据。但在日常的教学中,预学容易“名存实亡”,为此应从“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三个方面出发,厘清相关概念。预学在内容上要从学段目标出发,侧重点明确;在操作上应精心设计,注重方法,形式多样;在效果检测上要注重检查与评价结合、整合与运用相融。这样才能实现“真”预学。

【关键词】预学;学为中心;学段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扎实有效的预学为教师打好“以学定教”的基础,为学生课堂学习打好“注意定向”的基础,当然也为学生打好“习惯养成”的基础。然而,反观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预学“名存实亡”,“假”预学问题凸显:教师布置预学漫无目的,方法缺失;预学要求千篇一律,指向不清;对待预学结果放任搁置,不检不验。如何让预学真实有效地发生,成为定教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与厘清三个关键,即预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

一、预学学什么

学什么,这是方向问题,只有方向正确才能更好地出发。所以布置、组织学生开展预学时,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究竟预学得学些什么。

(一)预学从学段目标出发,内容要求明晰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学习目标要求,各年段预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预学内容的确定要紧扣学段目标。这样预学就不会显得空洞,不会显得泛泛,它就能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了。

第一学段预学内容侧重点在识字、课文朗读。那么就要围绕这些点布置和组织预学。如: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词读正确;读课文,能标注出课文的自然段,圈出相关的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再读课文,能够读得正确流利。

而第二学段预学内容的侧重点则是词语理解和自然段内容的把握。由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设计预学的要求: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注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或者找找文章的中心句;读课文,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练习;读课文引导质疑。

第三学段预学侧重点则是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和感悟。比如:自学生字新词,尝试用多种方法理解;预学时除了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需要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收集资料(关于作者、文本内容等);读课文引导质疑提问。

总之,围绕学段目标布置预学,能明确预学究竟该学什么,同时我们的预学要求也呈螺旋上升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预学从文体特点出发,侧重点要明了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就要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中“得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日常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既“得意”又“得言”,强调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近些年来在课堂学习中开始重视选文的体裁差异,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教法,确定不同的学习重点。那么,相应地在设计、组织学生预学这一环节,我们同样要从文体特点出发,做到侧重点明了,各类文章的预习既要求同又要存异,真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如叙事性文体的预学,应着力引导学生以分析文体结构来展开预习。因为《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自然,预学就应朝这些方向来设计要求。有教师在布置《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预学时是这么设计的。

[①根据提示,寫出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 )时期,( )为了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他们( ),并且一边引诱敌人上山一边痛杀敌人,而后把敌人( ),最后在顶峰展开激烈战斗,并( )的故事。

②这一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在句子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预学要求充分体现了叙事性文体预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要素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画找感动的句子、写感受来把握事件表达的情感。

再如说明性文体要抓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展开预学。如《新型玻璃》(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的预学中,除了一些共性的读课文、读词语等,有教师在预学单中设计了这么一张表格,凸显了说明文学习的要点。

[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用途) 说明方法 我发明的新型玻璃 ]

当然,古诗文、童话、小说等各有学习侧重点,因文而异地布置预学任务是将预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二、预学怎么学

怎么学,是引导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预学的路径与方法。

(一)强化指导,注重方法性

古人说得好“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学的有效性,应当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预学方法。

读:读的方式很多,有朗读、默读、浏览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喜好,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

标: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如用圆圈圈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直线或曲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

查:查工具书、课外书籍、网络等,解决生字、生词读音,理解意思,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疑: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质疑。如:围绕文章内容——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围绕写法——作者是怎样写的,用了哪些好的方法;围绕写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写,表达出了什么。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细节之处、矛盾之处等,围绕这些展开质疑。比如《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在学生的预学中,笔者注意到很多善于阅读的学生都发现了这一句的特别之处。经过统计,围绕这一句质疑的学生占全班的1/3。“为什么鱼钩长满了红锈却还是闪闪发光的?”由此,在评价的时候引导学生可以在文章看似矛盾之处展开质疑,在不断地训练中学生慢慢学会预学时该如何来质疑。endprint

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学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教师教会他们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批注,在学有所获的地方写下收获等。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相信教会学生预学定然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

(二)重视操作,形式多样化

引导学生开展预学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预学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那么收到的效果或许也是截然不同的。这里列举几种尝试过的操作形式。

画一画:有些课文意境很美,读来清新自然,宛若一幅画。如《林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就可让学生画一画秦岭的险峻和大兴安岭的温柔,从而加以对比。有些课文更容易通过图式让学生理解内容,如《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等,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图画展示出来,他们自然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再如有些古诗的预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为诗配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必须要通过朗读理解、查阅资料等达到预学的要求。

贴一贴:发现报纸或者杂志上有自己喜歡的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图画,可以把它们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图文并茂,学生会感到很有趣。

做一做:对于一些人物传记、介绍性的说明文等,引导学生用做一做的方式来展开预学。如《刷子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的预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做人物名片,让他们找一张介绍人物的名片,读懂名片内容,进而做一张刷子李的名片。这种形式的预学改变了以往的常规形式,学生因好奇而觉得有趣。

[《刷子李》预学单

①读一读:读课文,圈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试着读正确,并通过工具书查阅等方法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②找一找:找一张生活中介绍人物的名片,贴上来,读一读,你能读懂名片上的内容吗?

③做一做: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刷子李设计一张名片。

④问一问: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

(三)精心设计,预学单领航

预学单是我们为了追求预学效果最大化而布置的有针对性的预学作业。可以说,好的预学单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有效“助推器”,不仅能让学生逐步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教师层面而言,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学段根据不同的课文要求设计不同的预学单。

1.方法引领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日常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学习方法引领型的预学单,通过这种类型的预学单的不断使用,将预学的一些方法和步骤渗透其中,久而久之,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成预学技能和习惯的养成。这种预学单中一般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读:读课文,读词语。

标:标生字新词、自然段、重难点句子等。

查:工具书——解决字词,课外资料——帮助理解、拓展学习。

疑:围绕文章内容、写法、情感表达、重难点等展开质疑提问。

写:写难写的生字词、自己的感悟等。 ]

2.闯关挑战型

闯关游戏、闯关节目都深受大家的青睐。闯关挑战形式的项目给予人的不仅是切身的体验,还有那种任务的驱动和情感的激励。同样,闯关挑战型的预学单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挑战的激情,同时还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预学的过程中感受“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感,在不断闯关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有教师针对《田家四季歌》(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设计了闯关式预习单:第一关为“你知道吗”,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和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农活;第二关为“你会连吗”,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理解;第三关为“你能读古诗吗”,这是拓展性的一关,由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这三关教师设计得备具挑战性,有时间上的挑战——如读完课文后3分钟内完成第一关,再读课文后2分钟完成第二关,还有内容上的挑战——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

3.自主设计型

经常面对教师设计的预学单,学生或许会觉得老套、乏味,甚至使预学流于应付,失去预期的效果。因此,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预学方法自主地进行预学设计。尤其是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了相对独立的思维,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预学,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预学成果。教师会发现很多惊喜、很多思维中的亮点,预学的卷面、预学项目的标题等童趣化,甚至更具文化气息。曾有学生以诗配画的形式展现了《秋思》的预学成果,还有学生在预学《梅花魂》时,设置了这么几个项目:牢记生字小妙招;千古绝句寄相思;梅花寄托故乡情。三个项目分别对应文中生字词音形意的预学、文中和课外关于相思的古诗句的收集、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很全面也很有意思。像这样的预学成果,如果我们教师运用得好,评价激励得好,它们将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动力。

4.资源拓展型

这种类型的预学作为选做内容,能够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如《学会看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布置这篇文章的预学时,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要求:对比阅读两篇文章,试着完成表格。

[文章 作者 文章主

要内容 表达情感 写法特点 《学会看病》 《剥豆》 ]

三、预学学得怎样

学得怎样,是对预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这是掌握学生认知起点,做到“备学生”,实现“学为中心”课堂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和良好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一)注重检查与评价

预学效果的检验不像一般的作业或考试那样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比较烦琐。第一,多方法结合。如收起预学单,展开书面检查;对识字、朗读开展口头检查。第二,多角度关注。如有时以检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主,有时以交流课外资料的收集为主,有时以检查朗读为主……第三,多形式展评。小组内、班内检测预学效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展示识字成果,评选自主识字的小能手,评选优秀的预学单,通过班级学习园地、QQ群等对其进行展示、欣赏。

(二)注重整合与运用

预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让教学建立在预学的基础上,实现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因此,预学要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预学反馈要运用于课堂教学。

1.课前的梳理运用

即梳理学生预学情况,帮助教师落实重难点以便进行教学预案的设计。尤其要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一致认为的疑点展开教学。

2.课中的整合运用

让预学单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将有效地避免“预学”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比如用预学单导入,检查预学效果——通过识字、朗读句段等手段,然后整理归纳预学单上的问题,通过问题走进文本学习。课中细读理解文本内容,利用预学单突破重难点。

3.课后的拓展运用

如果说课前的梳理运用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起点以便进行教学设计,课中的整合运用是帮助解决学生疑难点的一种教学策略,那么课后的拓展运用就是推进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延伸的平台。

抓好预学,让预学真实发生是“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从源头上探寻语文教学规律的抓手,是实现课堂教学智慧转身的基石!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14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预学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的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的策略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学为中心”视角下学生阅读思维的导引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