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师德建设的原因思考

2018-01-15 14:33杨先灵袁静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价值观念师德

杨先灵+袁静

【摘 要】师德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师德建设,体现了中学教师价值观的与时俱进性。在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阐明其与中学师德建设的内在关联,并就此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过程的外部阻力与内部困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理应承载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而中学教师又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实施者。然而,目前的中学师德建设面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缺失与践行不力等种种困境,导致部分教师偏离师德建设轨迹,产生背离教师师德的行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师德建设的内在必然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新的概括,提出三个倡导,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思想观念错综复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的价值观方向具有划时代意义。

新时期下,中学师德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含涉最新社会向度的发展要求。中学教师除了“授业”之外,其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将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传授,使中学生明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动,以此促进全社会的进步。在此意义上,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被赋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愈加增强。而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教育者由于受到各种异质价值观的左右,在价值观念、荣辱准则和道德标准等方面陷入了徘徊与迷茫,出现了价值观不明朗、道德感弱化、荣辱观分化等现象。因此,在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师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建设的全过程,使中学教师积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进而将其转变为教师的自觉态度和价值追求,对指明师德建设方向、奠定师德建设基石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师德建设的阻力与困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外部阻力

1.师德建设认识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偏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层面上呈有不同的现实表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提出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念,在融入师德建设的全过程中由于受地方差异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就难以做到真正的同步贯彻与深入。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真正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进而形成中学教师的认同与共识?怎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部分中学校对这类问题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共识与有效的贯彻。如果缺失了地方层面上具有延续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国家层面上的核心价值观在地方上的“断层”,从而难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地方学校师德建设中去。部分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认识层面,一部分中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追求更是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真正成为具有引领性的价值理念来促进师德建设。

2.师德建设执行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失效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片面地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口号性标语呈现在醒目的横幅上、给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要求教师提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等,就是进行了新时代下的师德观念建设。而对于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切有效地深入到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下如何强化中学校的师德自律?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下的道德追求?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公正客观的师德评价等问题并未做到具体明晰。只有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而没有相应的学校保障落实体系,架空的、断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难以真正融入到师德建设中。因此,只有在师德建设的不同环节上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师德建设的完整闭合环路,才能保证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和深度落实。

3.师德建设过程中:“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这种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教师队伍中也有明显表现。“以往教师所赖以进行价值获取的‘灌输路径因为其被动性、强制性以及传播时空的局限性、传播内容的有限性,对当今教师价值获得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传统教师教育因为其具有的主导性和单一性等特征很容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但如今,价值观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丰富了教师的价值结构,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与摩擦越来越凸显,价值观念的异质多样使得教师的价值观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一些教师产生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出现价值观选择的矛盾,以至于定位不准,偏离教师应该具有的正确价值观轨迹,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进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内部困境

1.教师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缺失

“当前,一些教师人为地将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割裂开来,片面强调做好‘经师而忽略了‘人师,致使育人意识淡薄。”部分中学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学习持厌烦的态度,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讲授,不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不追求思想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性。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往往更多偏重于对教师教学实效与科研能力的考察,而忽视了对教师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考察,以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与深化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这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师德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存在理解误区,认为师德修养是无关紧要的一部分。这种“自上而下”忽视核心价值观现象的存在使得中学教师只关注讲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核心价值观念的学习与传授。然而,“教师的使命,就本质而言,是植根于教师主体自觉意识的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担当,集中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出色的实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缺失不仅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缺失的表现,更是對中学生时代性价值观念教育的消解。

2.教师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行力的缺失

理论的认知是观念层面的东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实际行动,并且在实践行动中获得认同、强化、巩固和升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建设全过程。即使部分教育部门进行了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不合拍现象在中学校依旧存在。一系列性侵学生、虐待幼童的热点事件频频见于报端,而其折射出的教师道德沦丧虽是个别教师的行为,但其对整个教师队伍形象与教育声誉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恶劣的。部分中学教师利用手中的教育资源和特权进行不公正的分配,例如,三好学生、班干部的选定以及班级座位的安排等根据家长送礼的多少进行划分,此现象使得学生家长敢怒不敢言,更加助长了部分教师的不良作风,造成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蔑视与不尊重,扰乱了师德建设的健康向上发展。另外,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中学教师暗地进行有偿家教,一些教师故意把问题留到“小班”上讲解,而对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心不在焉。甚至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定实施人为变动、故意加“水分”,以此使家长和学生欣喜于所谓家教补习之后的“成果”。如此这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完全将师德抛在脑后的做法,不禁使大众对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心大打折扣。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价值观念师德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
西藏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其提升建议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