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01-15 07:04刘晓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分阶段螺杆菌幽门

刘晓波

四川省什邡市马祖镇卫生院中医科,四川德阳 618407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达60%。临床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是致使人体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肺炎、慢性胃炎和慢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发生慢性胃炎后,会给患者的正常饮食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慢性胃炎治疗病程长,治愈难度较大,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随着慢性胃炎治疗周期的不断延长,容易使得机体全身系统或局部系统都出现免疫反应,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医治,可能会致使严重不良后果。此次为探讨对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效果特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的7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且Hp均为阳性[2]。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病例年龄 27~72 岁,平均年龄(45±4.5)岁。 观察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4例,病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4±4.5)岁。排除有明显胃出血、血液病的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与性别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医药治疗,选择养胃冲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治疗,养胃颗粒1包/次,羟氨苄青霉素胶囊0.5 g/次,3次/d,连用4 d,之后仅使用养胃冲剂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组予以中医分阶段治疗,第一阶段中医方剂构成:藿香9 g、厚朴9 g、枳壳9 g、陈皮 9 g、香附 9 g、槟榔 9 g、黄连 9 g、海螵蛸 12 g、川芎15 g、泽兰10 g、前胡12 g;第二阶段中医方剂构成:麦冬 15 g、石斛 15 g、沙参 10 g、半夏 6 g、甘草 6 g、大枣五枚、竹茹10 g、白术15 g、黄连12 g;第三阶段方剂构成:黄芪 19 g、党参 15 g、炙甘草 3 g、茯苓 15 g、海螵蛸 12 g、川贝 12 g、黄连 15 g、甘草 12 g。 治疗时,根据患者表现酌量加减,1剂/d,分两次服用,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经胃镜检查存在少量轻微慢性炎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彻底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病灶控制效果佳,胃黏膜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未获得任何改善或者是出现了加重的情况。记录经胃镜检查患者的Hp转阴情况。

1.4 统计方法

为保证此次研究准确性,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该次研究的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基础临床计数资料以[n(%)]表示,研究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转阴情况

观察组患者转阴率与对照组相对比,对照组Hp转阴例数19例,转阴率54.28%;对照组Hp转阴例数18例,转阴率51.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在治疗期间,4例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2例恶心,2例腹泻;观察组在治疗期间,1例出现并发症,仅仅是1例轻度头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肠胃道疾病的重要因素,造成胃壁细胞破坏、胃酸分泌减少,引起胃黏膜发生炎性病变。临床上大部分慢性胃炎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有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每年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至胃炎患者高达90%[3]。慢性胃炎是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的胃病,发病年龄段较为广泛,由于慢性胃炎病情发展比较慢,早期各组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因该病的反复发作,入院行病理活检和纤维胃镜来确诊,方可被确认[4]。

目前,慢性胃炎主要是采用西医治疗,利用抗菌药物使患者的Hp迅速转阴,西药治疗对慢性胃炎有一定效果,但是,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祖国医学认为,在中医范畴中,慢性胃炎属于“胃痞”“嘈杂”“胃脘痛”“反酸”等范畴,发病因素与食积、血瘀、阴虚、寒凝、气滞等存在密切相关性[4]。在对慢性胃炎进行中医治疗时,以理气化痰、补充气血、活血化淤为原则,中医分阶段治疗正是以此为原则指导,第一阶段以化湿理气药物为主,加入厚朴、枳壳、陈皮及香附等药物,发挥药物的寒热平调、益气补虚效果;第二阶段以健脾和胃为原则,发挥麦冬、石斛、沙参及半夏益气降气、健养肠胃的作用,第三阶段以强化体质,促进胃黏膜修复为主,通过黄芪、党参、炙甘草及茯苓等药物,起到调气散结、保肝和利胆作用[5]。此次研究结果也表明: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中医分阶段治疗对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有重要作用,而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其治疗效果与养胃冲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在抗Hp的疗效上近相似,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效果较好,与西药抗菌药物作用相等,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1]孟庆春.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40例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233.

[2]朱双.化湿理气方为主治疗慢性胃炎近远期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8):962-964.

[3]王晓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中医分阶段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800,3802.

[4]孔维民.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86-87.

[5]纪永红.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35,638.

猜你喜欢
分阶段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课堂巧分阶段 搞好英语教学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