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琳娜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培养“技能型的学科精英”作为教学目标,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企业和岗位需求的原则,以“产学研无缝链接”理念,建立全方位的专业技能训练机制,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按学生兴趣方向建立多元化技能训练体系,实施课程综合化,提高专业实践课的比重,以“技能考核”促教学。通过这些途径,从多方位入手切实提高技能竞赛的成绩。
【关键词】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 第二课堂 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248-01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最近,人社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根本”。由此可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时代最急需的人才!我们学校作为南海地区的龙头职业学校,每年有大批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或者升入高校,他们是珠三角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下面就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从多方位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科精英
首先,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关注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以及职业和特色上入手,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培养“技能型的学科精英”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我们要把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课程改造成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模块教学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由“层次教育”向“类别教育”的转变,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能”、“知”三方面上,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企业和岗位需求的原则。
二、以“产学研无缝链接”理念,建立全方位的专业技能训练机制
平时的技能训练要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数控比赛为例,它要求参赛选手根据任务要求,制订工艺方案,并利用现场提供的软硬件条件,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整个比赛过程涉及生产计划组织、工艺文件编制、数控车削工艺、数控铣削工艺、加工程序编制、加工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安全意识、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这是企业生产的实景再现。为了能够让学生适应比赛环境,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与企业共同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专家、实操能手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现场实习,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真正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在团队比赛中,参赛选手如果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这将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现在的中职学生个性比较鲜明,且不喜欢与他人合作交流,总是各干各的,没有充分发挥出团队优势,这对比赛很不利。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团队合作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善于观察、发掘学生的亮点或特长,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最大强度的合力,为成功创造条件。
四、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按学生兴趣方向建立多元化技能训练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科技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仅依靠第一课堂教学不可能胜任技能竞赛的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以开放性设计教学过程,实现第一课堂、自主学习到顶岗实习的平滑过渡。第一课堂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重要转化环节,是学生从模仿到“真会”的必由之路。
五、实施课程综合化,提高专业实践课的比重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技能竞赛正是检验学生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扩展创新的能力。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例达到2:1左右。实践课的加强,会使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时数相应减少,通过课程改革,将相关的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综合为一门,可剔除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从而得以节约理论课时,用于实践性教学,使之更利于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是,课程综合化不是学科型教材简单地加加减减,而是将相关知识有机地重新组合,并引进一定的新材料、新技巧、新方法等。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接口。
六、认清中等职业教学的侧重点,以“技能考核”促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重在提高技能性,而非知识体系的完备性;重在培养学生对所遇问题的实证分析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而非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清职业教学的特点,对于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可采用提纲挈领式教学方法將每个课题的理论框架划为资料单,资料单中核心理论详尽讲解,难点内容必须讲透,一般理论内容简单处理,鼓励学生自学,避免面面俱到;而对于技能部分,则采用案例教学法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力求宽而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结合理论内容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探索,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认真研究、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由教师点评或归纳总结。
同时,学科教学的考核方式应该打破传统的单元测验或期末考试模式,而是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多个不同难度,不同知识点的实践操作题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这些操作的训练,不仅可以全面的评价学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成就感,有效的促进教学。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从多方位入手,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技能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我校开展的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三雅文化”教育活动等,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高,相信有了这些职业素养,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技能比赛中会再创佳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常彩虹.《谈中专学校微机专业的课程改革》
[2]田光辉.《谈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措施》
[3]苏志刚.《校企合作深度决定办学高度》
[4]李怡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