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薇含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与工作重点,而创新能力作为当今社会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则正是高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29-01
引言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提出设想,并展开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创新、探索的精神,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乃至学生的个人发展都具有着非常关键性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则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枯燥乏味且具有强制性严重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与数学知识的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在学习中进行或参与创新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趣味性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学习《映射与函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希尔伯特旅馆”的故事在课件中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函数概念,并展开对函数问题的思考。而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数据调查,并利用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或利用各种抽样方法展开分析。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对数学学科的印象并消除逆反心理,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而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显然更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观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具备创新动机,正确的创新思路同样是非常关键的,而创新思路则是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敢于且乐于思考、表达与实践。创新思考的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问题的解决过程,而这一过程则要从发现问题开始,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发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思路展开探究思考,同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1]。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几组不同的数列,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出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或是递推公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重点、难点题型展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专项训练,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能够起到很大帮助。
三、鼓励交流,营造课堂创新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能力提升并不是其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而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数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在思考、探究过程中的自主性,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理解与数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够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主动寻求创新,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以教学楼高度测量为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知识寻找有效的测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利用刚刚学过的相似三角性知识,以大楼高度与影长为直角构建三角形,并在楼下构建与其相似的三角形,通过二者的比例来计算出大楼高度;而有的同学则可能会想到利用三角函数知识,通过大楼影长与太阳角度来计算大楼高度;甚至还可能有同学会借助物理知识,通过楼顶坠物的落地时间来计算大楼高度。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全新的理解,而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实现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必須要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氛围等多个角度入手,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彦.浅谈如何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