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和然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先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校 音乐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98-02
学校音乐教育是通过传授音乐知识,学习技能来优化学生素质的重用途径之一。音乐是在劳动中产生,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素质得到更全面发展。
一、音乐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藏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智能的人好多都喜欢音乐,如诸葛亮、孔子、爱因斯坦、列宁等,音乐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早期他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不会成就他后来的事业,人类也就少了一位伟大科学家。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和歌唱时发挥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让学生在弹奏乐器时手脑眼并用,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可见,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音乐教育可以陶怡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托尔斯泰说过:“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黑格尔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身体注意,从中找到满足”。思想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在学校对学生实现思想情感教育时,音乐对人的思想情感起到了强烈的共鸣作用。优美高尚的音乐,能够强烈地體现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情感的冲击力,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通过音乐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况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音乐使学生在没有压力、无限舒展的状况下,给学生想象力以无限驰骋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迸发。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古代的名医朱振亨说过:“乐者,亦为药也”。因为音乐对人有着怡情健身的作用。科学实践证实,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学校的音乐教育与学生运动结合起来 ,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悦耳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传人大脑皮层以后,美丽的旋律能刺激并兴奋学生神经系统,焕发学生的精神,而随着感情的变化,能使学生产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质,产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促使情绪振奋、心情愉悦,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惫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过: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我校开设的艺术课,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学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地生长发育,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
音乐教育是通过艺术的方法启迪学生认识事物,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为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离不开音乐,当然,要使音乐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不拘一格,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美好的东西,更好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怡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音乐深在的内涵,使音乐教育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