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萍
摘 要 走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本文着重谈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力自我提升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D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079-01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就需要一批有信息素養的干部、校长和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智能教育实施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进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一、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类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并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二、大力转变教学方式理念
信息技术是在倒逼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要由讲授转变为开展活动或基于项目的学习,老师需要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筛选甚至自行开发能够支持学生学习的素材。学生不仅要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更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除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更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老师需要认识到,自己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公民,所以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信息素养,自觉能动地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形成教育信息化理念,树立大课程意识,探索网络授课模式,善于提供和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要引导学生将智能终端作为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工具,要有组织引导学生既能进行传统学习更能进行网络化学习的思维和能力,要有跨学科的思想、综合的思维,要有会应用包括网络资源等一切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
三、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
要充分利用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大环境,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利用开放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如网上公开课、慕课、各类网络社区、优质网站、各种教育教学平台等,从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方法,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技能。积极参与各类网上网下的合作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借助网络进行研讨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反思、分享交流、协作共进。
四、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活动
随着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后备军,更要把自身打造成教学研一体化的新时代教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们要保持自己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度,做科研型教师,才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把工作中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学会教学中研究和研究中教学,要开展多样的网络化虚拟教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工具和优质网络资源,展开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既有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还有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将会有效促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五、致力夯实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精心应用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教学环节;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课堂的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吸取众人之长,反思比较,不断改进,提高水平;要积极参与各种相关项目的竞赛、评比活动,比如各级微课大赛、学习空间大赛以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等,以活动促进步,以活动赢发展;要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优化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脚步,拓展相关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帮助教师丰富课堂内容,让人工智能成为老师提高自己备课效率、讲课素质、打造符合孩子个人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的一把利器。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丰富信息化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进而促进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