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萍
摘 要 如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早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运用,其中自然也包含教育领域。在高中数学教育当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代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其可以让教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进行更好成长以及发展,同时还能促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本文旨在对信息时代下高中阶段数学课堂有效构建策略加以探究,希望可以给一线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R857.3,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036-01
在教育领域中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可以给如今的数学教学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供相应条件。借助信息技术清晰化、现代化以及形象化的特征把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可以让高中生在熟悉的情景之中进行学习,对其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加以有效调动。因此,数学教师对信息时代下的课堂构建进行探究非常必要。
一、数学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声音这些形式把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以及形象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并且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借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借信息技术把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如今,多数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受到个体能力以及基础差异的较大影响,在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学生难以有效学习抽象内容,进而对教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在数学学科构建新知识时,教师必须搭建合理的最近发展区,此时如果引入信息技术,使知识以更加形象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甚至通过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自主实践总结出抽象概念,能便于学生理解新概念,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讲授“集合”有关知识之时,由于集合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高中生掌握集合概念及其关系。而在以往教学当中,有的学生不理解集合关系,难以把抽象概念进行形象生动化。此时,数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集合概念以及关系进行讲解。如教师可在大屏幕上给出两个圆,并且将其分别命名成A与B,之后在旁边进行标注,在集合A当中包含1-4四个整数,集合B当中包含5-8四个整数。这时两个圆是分开的,表示两个集合并无交集。之后,教师在集合B当中添加一个元素“4”,此时两圆便会相交,此时教师可进行提问:重叠部分表示什么?进而让学生对“交集”进行理解。借助信息技术,数学教师可通过直观操作以及形象图形对集合概念以及关系加以展示,提高课堂效率。
(二)借信息技术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当中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能够更好的进行生活教学。数学教师可在課上对一些生活实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进行联系,帮助其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便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让学生对三视图和直观图进行掌握。在过去,单凭教材当中几张查插图很难让学生理解三视图,并对其有全面认识,而且教师也难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今,教师可借信息技术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首先对教学楼直观图进行展示,让高中生将教学内容和熟悉事物进行联系,之后再对教学楼的三视图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在教师直观演示之下,高中生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对教学楼进行观察,进而帮助其对知识进行理解。
数学教师借信息技术将空间几何方面知识和高中生熟悉事物进行联系,逐渐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并形成观察几何事物的立体思维,同时对高中生融数学知识于生活的意识,促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借信息手段让学生把握问题关键点。如今,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抽象问题更加直观,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且多媒体可以把问题转化为相应图形,通过给高中生提供直观图像促使其对数学知识进行准确掌握,提升其学习效率。和传统黑板教学相比,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到兴奋,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自由活跃。
(四)借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探索以及研究的具体过程。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加以构建期间,数学教师需对高中生心理特征进行把握,让高中生在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驱动之下进行学习以及探索,进而提升学生动脑以及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三、结论
综上可知,在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和有关的媒体设备进行运用,通过信息管理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沟通以及知识传播,除了可以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之外,同时还能对当前教学形式进行拓展,促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所以,数学教师需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运用,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借信息技术把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借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把握问题关键点,同时借信息技术设置生活化课堂情景,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进而实现对高效课堂的具体构建。
参考文献:
[1]吴剑波.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实验与课堂教学的融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Z1):106?112.
[2]王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