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14 22:53
物流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物流职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010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2012年,教育部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3月下发《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京教职成[2015]5号)。这项改革试验将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贯通起来,初中毕业生在试验院校接受完两年优质高中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习三年,完成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并通过专升本的“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1.2 研究意义

作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服务产业,它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物流行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离不开物流。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企事业部门都将需要一批能够在物流运作、供应链咨询、因特网技术、电子商务、IT战略、企业管理和传统产业等领域从事现代物流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然提到首位。

贯通培养试验,试图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鸿沟,在职普两种教育体系之间建立融通的桥梁。它是以素质教育为起点、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核心,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任务的一次教育革新。通过高中、高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试图解除应试教育的束缚,整合融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与机会。

2 物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社会需求调查及分析

高端技术技能物流人才是具有较高物流专业知识水平、精湛的物流生产技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从事创造性物流劳动,独立解决复杂和关键技术操作难题的高素质的物流劳动者[1]。

高端技术技能物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需明确社会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本专业适合高职及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了解职业院校和本科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查阅法。从被调查机构的构成和调研问题设定的角度来看,本次调查的样本具有典型性。

2.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物流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展开。调研内容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调研样本分析;二是不同层次人才的来源及需求情况分析;三是离职倾向及离职原因分析;四是物流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调研过程中,调研小组在北京通州物流协会的帮助下,共向北京通州物流企业邮寄或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52份,有效调查问卷44份,问卷回收率为43.33%,问卷有效率为84.62%。执行过程中,以邮寄形式完成的问卷效率低、时间长,以访谈方式相辅助现场填写问卷并现场回收的效率高,信度好。被调查的企业中,有3家是主要为母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子公司,其他企业均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近50%的企业同时通过毕业生招聘和外部招聘网站招聘基层操作人员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有73%的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是内部培养的,有70%的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是内部培养的,有近50%的企业是外部公开招聘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中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比例基本持平,由猎头公司来实现的只有1%左右。

根据统计数据,需求量比较大的工作岗位排在前2位的是仓储人员和配送作业人员,其次是物流营销人员和运输调度人员。这些岗位都多是需要既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又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等综合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也说明高技能物流人才在通州区物流企业中是比较急需的。

对基层物流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中,76.8%的企业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71.2%的企业认为合作能力非常重要,63.7%的企业认为沟通能力非常重要,这3项能力排在前3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能力。

2.2 访谈调研及结果分析

调研小组采用多种访谈方式对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相关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调研,多层面多角度收集相关信息。访谈采用开放性问题,从而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深入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访谈调研内容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调研样本分析;二是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三是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四是兄弟院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分析。

2.2.1 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物流类企业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需求。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对物流信息系统与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需求占到了总需求的一半以上。

图1 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需求

可见,对仓储与配送以及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物流过程是企业的主要需求,应该在课程上进行倾斜。应该加强相关配套知识的教授,包括法律知识、基本的物理化学常识等。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知识储备的需求上倾向于实用技能与宏观战略。从信息反馈来看(如图2所示),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集中在了经济学、战略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对财会知识的需求,几乎涵盖了所有数据样本。这些与本科课程的契合度较高,高职课程则需要加强补充。

图2 企业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需求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从评价机制上开始倾向于资格认证,如图3所示,企业毕业生资格考试的需求开始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开始通过资格认证的方式来评价应届毕业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而非在校成绩。

图3 企业对学生的资格认证需求

这是因为企业认为资格认证评价应用性强且相对准确,可以有效评估应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资格认证的分类也较为广泛,不同企业针对不同岗位会参考不同的资格认证成绩。

物流毕业生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助理物流师证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证书居前,货代企业对英语水平证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物流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还不普及规范,需要加紧形成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并注重和学校教育结合,与国际接轨。而计算机和英语在高职课程中虽有设置,但学生学习效果还需加强。

企业认为应届生普遍应用能力弱,高职和本科生知识储备不足,企业不愿意耗费资源进行培训。而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院校教育与企业应用的差别。院校教育倾向于知识体系,而企业应用倾向于应用技能,这一矛盾在管理学相关专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管理学相关专业本身技能性要求不高,核心在战略构想与组织,这便与企业需求出现了矛盾。企业在知识需求中存在对宏观战略等内容的需要,但是更多地是对实用技能的需求,院校教育却往往忽视这一部分(原因很多,例如硬件条件限制、课时安排、课程体系要求等),于是这成为了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无法对接的主要障碍。当然,院校教育有其特殊性,并非完全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但也应考虑企业需求,推广技能性教育。

(2)物流类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根据问卷数据反馈和北京物流协会提供的数据,企业对毕业生需求重心集中在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等几个方面,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整体需求

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应补充或加强的人文素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背景、职业礼仪与规范等内容,如图5所示。

图5 应届毕业生应补充的人文素养

(3)从业学历层次人数及比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历要求来看,还是以高职和本科为主,其中国际货代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如医药物流)对学历的要求偏高。从北京物流协会获得的统计数据如图6所示,主营物流业务的相关企业仍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同时重点吸收具有一定操作技术的高职毕业生。

图6 物流类企业对学生的学历需求

(4)当前从业人员质量现状及简要分析。就现阶段的宏观就业环境而言,这种吸收人才的策略表现出当前物流企业缺少的仍是具有一定基础知识、能够为企业所用的应用型人才。当然,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企业对专业知识素养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对学历要求会有所提高。

2.2.2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为了解本专业与国内或北京市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相比较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分别调研了几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着重了解其物流管理类课程设置情况,具体如下:

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运营管理、运筹学、物流学、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城市物流、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作业管理、运输作业管理、配送送中心管理、采购管理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项目管理。

北京地区高职院校共有26所,其中开设与物流相关专业的有19所,占总数的73.08%,可以看出 ,北京地区高职院校是十分重视物流专业课程的开设。除去专业性学校,大多数学校都开设有物流专业相关课程。物流与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各院校开设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积极性,但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明显,目前的专业设置较多,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企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主管。

3 高端技术技能物流人才贯通培养目标的确定

贯通培养学制七年,分为基础学习(2年)、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3年)和专业纵深拓展教育(2年)三个阶段。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3.1 培养目标的确定

贯通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需有别于传统的高职物流或本科物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遵循市场需求导向。物流是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涌现出诸多的城市物流、电商物流、零售物流、国际物流等现代物流岗位,贯通物流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现代物流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高端人才。

(2)体现技术技能的复合性。和高职教育比,在知识层面,贯通三阶段人才培养需要掌握的由物流项目管理,扩展至物流企业管理,甚至供应链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方面在熟练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扩展物流方案设计、物流系统规划、国际物流处理等技术层面。

和本科教育相比,贯通人才在物流业务操作技能方面更具优势。

(3)强调非专业能力的培养。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于学生的阅读、倾听、表述、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以及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非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重要。非专业能力培养上需突出国际化、信息化、复合型、创新型的现代物流人才特点,能够创造性的解决物流服务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3.2 培养规格

基于培养目标,确定高端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培养规格,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描述,包括:

(1)知识要求。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熟悉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原理、方法与技能,具有人文、社会和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

(2)能力要求。具备物流市场调研与业务开发能力;具备物流储配、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的实操能力;具备物流项目计划、组织与实施能力;具备物流系统分析能力;具备物流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价值提升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物流实务方面的应用软件,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3)素质要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了解最新物流动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

4 高端技术技能物流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的指导思想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节约教学资源,贯通物流专业三阶段课程体系构建时应以市场需求导向、职业素养培育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关注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统一性,避免课程设置的简单叠加和重复性。

高职和本科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不是排列,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既需要体现两者间的统一和递进关系,还要保持自身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4.2 贯通物流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坚持分阶段、一贯制的课程设计思路。贯通课程体系设计开发基于与衔接合作的重点高中、本科院校进行充分协商、研究确定。课程体系设计贯彻7年一贯式设计的总体思想,同时考虑到2+3+2分段实施的现实需要,保持一贯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体现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贯通课程体系设计开发体现职业导向的特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对应复合型产业特点,基于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分析,通过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的步骤,将企业典型业务融入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

(3)构建“立得稳、行得远、站得高、走得宽”的课程体系框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分和教育功能的不同设计课程模块,结合项目人才培养“宽基础、高技能、国际化、创新型”的基本定位,构建“基础文化课、职业领域课、实践创新课”三大课程板块,实施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逐级递进式培养,立足基础能力,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着眼职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功能各异的渐进式课程体系框架,以达到“高精尖”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4.3 贯通物流课程体系的构建

设立根据项目人才培养“宽基础、高技能、国际化、创新型”的基本定位,设立“基础文化课、职业领域课、实践创新课”三类课程。

(1)文化基础课—立得稳。基础文化课程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确立基本思路为:学习领域化、课程菜单化、选择自主化、教学高效化、评价多样化、资源丰富化。

基础文化课程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主要安排在前两个学年。

(2)职业领域课。职业领域课的设置以专业工作领域分析为重点,依据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要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为特征,以项目为主要载体”的原则确定职业领域课的内容结构和教学策略,着力培养学生胜任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在复杂工作关系中进行判断、行动和创新的能力。职业领域课主要划分为职业平台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方向课。

①职业平台课—行得远。职业平台课以培养行业通用能力为基本定位,是为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通用能力所设置的课程,也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专业群所面向的“服务域”,分析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搭建专业群内共享性课程。

职业平台课设置原则是:一要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专业理论、方法论、职业道德与礼仪修养、专项技能训练类课程。二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为目标,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贯通物流专业的职业平台课一般为必修,贯通物流专业的职业平台课设置有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等商贸类基础平台课程,同时设置了物流概论、国际贸易等专业基础和技能训练课程,为学生后续纵深学习物流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②职业核心能力课—站得高。职业核心能力课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进行职业分析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胜任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在复杂工作关系中的判断、行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直接针对职业岗位(群)开设,是培养学生具有特定岗位核心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课程。职业能力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综合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灵活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突出高端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企业经营需求安排阶段性实习环节。

物流职业核心能力课一般为必修,课程贯穿供应链物流的全过程,包括采购运输、国际货代、仓储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与构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体现了先技能、再技术、再管理的进阶式培养路径

③职业方向课—走得宽。职业方向课目的是拓展、深化学生的专业素质,课程设置应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模块课形式开设成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按模块整体选修,或在模块内限选。职业方向课旨在拓宽学生职业选择面和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或应用创新拓展能力。物流职业方向课是与首都经贸大学联合设计。

例如物流职业方向课可设置两个选修模块:模块一为国际商务方向。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货代、国际物流、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课程模块。模块二为专业管理方向。包括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零售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课程模块。学生可在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课,修够一定的学分;也可集中选修其中一个模块方向,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即可。

(3)实践创新课。实践创新课以拓宽学生职业选择面和发展空间为目的,开设专业实习、毕业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项目制(课题性)的研究性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等。

其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在高职阶段,物流专业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教学需要设置,安排专业老师指导。

毕业实践类课程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安排在本科阶段,其中毕业实习可采用入企业轮岗锻炼的形式,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5 贯通培养模式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课程体系构建易出现简单的堆加现象

对接中为方便实施,加上额外课程开发工作,往往会出现把现有课程进行简单堆加的现象。这样形成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上难有突破和提升。

建议以现代物流人才需求为出发,结合贯通项目人才培养“宽基础、高技能、国际化、创新型”的基本定位,考虑现代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等特点,进行科学设计。

5.2 对接高中、本科院校积极性不强,师资难保证

贯通人才培养以高职为中心,探索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但对接的优质高中以及本科院校,由于招生压力相对较小,积极性不高。

对于高中阶段两年课程,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优质高中课程设置及培养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学院的师资,打破体制机制限制,整合优质高中、高职院校、高校、社会机构等多种教育及社会资源,积极引入国际优质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奠定基本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对于本科阶段两年课程,采用两校合作育人的方式,引进优质师资的同时注重培养本校专业教师,以胜任部分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

5.3 生源质量不高,学习压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目前贯通培养招生出现新的难题,就是生源质量不高。再加上学生升学压力不足,精神涣散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建议采用淘汰制,增加转段升学压力,加强考核力度,实现优胜劣汰,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设置多层次分级出口。

[1]瞿群臻,王萍.国内外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

[2]黄华珍,陈梅花.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2012,(5):210-211.

[3]黄先军,汪时珍.物流管理专业“两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12,(1):28-3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物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职业写作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