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鼻内镜系统辅助下儿童腺样体切除的临床观察

2018-01-14 04:37徐艳辉王荣坤余利波余远洪
关键词:咽鼓管腺样体鼻咽

徐艳辉,王荣坤*,杜 涛,杨 莉,余利波,余远洪

(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腺样体在6~7岁儿童发育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若腺样体异常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则称为腺样体肥大[1],多发生于儿童,可引起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等,长期发展可导致腺样体面容,对儿童的危害大。腺样体手术切除是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方式,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手术,因视野盲目,较多医院已被内镜辅助下手术取代[2]。我科对68例腺样体肥大儿童行鼻内镜辅助下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效果好,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8年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行鼻内镜辅助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1±2.8)岁,病程6个月~10年,主要症状有打鼾34例,鼻塞20例,听力下降12例,阻塞性低通气2例。术前均行鼻咽部CT及电子鼻咽镜检查,A/N>0.6(腺样体-鼻咽腔比值),堵塞后鼻孔≥50%,有手术指征。其中24例患儿扁桃体肥大,5例患儿伴有中耳积液。

1.2 手术方法

患儿仰卧位,采用全麻,给予0.1‰肾上腺素脑棉片收缩双侧鼻腔3次,5 min/次,使用2.7 mm 0°鼻内镜可视下,利用2.7 mm 0°微创切吸头,从下往上,从外往内逐渐切除腺样体,术中注意保护咽鼓管,出血多时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及肾上腺素脑棉片止血,保证视野清晰下手术,术后给予局部临时收缩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取出后结束手术。若出血明显,药物收缩、纱球压迫、电凝止血等均无效的情况下,给予后鼻孔填塞,48 h取出。24例扁桃体肥大患儿行常规扁桃体摘除术,5例中耳积液的患儿同时行鼓膜穿刺术。术后常规使用48小时抗生素治疗。术后48~96 h出院。

1.3 疗效评价

所有患儿术后3周行电子鼻咽镜检查,根据患儿自诉症状及家属描述症状评定术后疗效。治愈:腺样体无残留,咽鼓管咽口无瘢痕形成,打鼾消失,中耳积液消失。好转:腺样体部分残留,打鼾明显改善,咽鼓管咽口无瘢痕形成,中耳积液消失。无效:明显腺样体残留,咽鼓管咽口瘢痕形成,打鼾不改善或加重,中耳积液未消失。术后复查6~12月,观察有无复发。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68例患儿均治愈或好转,治愈66例(97.06%),好转2例(2.9%),无效0例(0%)。所有患儿复查6~12月,均无复发。

2.2 并发症

术后1例患儿48 h内出血,给予全麻下再次电凝止血后治愈,1例继发性少量出血,给予0.5%呋麻滴鼻液点鼻侧卧位安静休息后未再出血,术后2例患儿悬雍垂水肿明显,均对症治疗后4天内消失。

3 讨 论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儿童常见疾病之一,时间长可继发出现缺氧,氧饱和度下降,导致记忆力下降、精神状态差,甚至嗜睡,可引起咽鼓管功能异常出现分泌性中耳炎,严重者可导致“腺样体面容”[3-4]。传统腺样体刮除手术,手术视野暴露差,刮除位置及大小盲目,容易导致腺样体残留,复发而致手术失败,容易损伤咽鼓管咽口,继发后期并发症,甚至腺样体刮除术后导致脑脊液鼻咽漏风险[5-6]。内镜辅助下可提高鼻咽部视野暴露,减少咽鼓管咽口损伤,可视下止血,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风险[7],能明显减少腺样体残留复发[8],目前已在较多大医院开展,结合目前我科所拥有的器械(鼻内镜及成像系统、切割器),在不明显增加患者费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增加手术视野的暴露及清晰度,减少风险性,上述器械大部分基层医院均具备,耳鼻喉科鼻内镜手术大多数基层医院均已成熟开展,鼻内镜辅助下行儿童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技术容易掌握,安全性好,值得在基层医院迅速开展。

猜你喜欢
咽鼓管腺样体鼻咽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的影响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鼻咽顶后壁增厚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