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融入,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子

2018-01-13 22:09刘志坚
教师·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刘志坚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十八大”)中就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阐述了其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容和相关具体理论,其中全方面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着手点,并且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后续部署,文章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索。

關键词:中共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8-12

我国学校需要在教育全过程中融入和渗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这个做法是中共十八大精神中的关键内容,也是我国的重要教育思路,这有利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让学生发展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在当前的复杂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我国教育者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学校想要在落实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走远并且开拓创新,就需要加强实际工作中的渗透和实践。

一、在学习中提升

根据“学习,培训,提高”的工作思路,学校应组织广大师生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系研究,把相关文件当作主要学习内容,着力以“专题讲座、观看DVD、读本学习、心得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实际的学习规划中。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关注整体的学习流程,加强过程性指导与监控:

一是抓好学习的任务驱动。也就是说要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则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国加强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掌握在核心价值观培养中需要使用的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使教师们学有目标、学有收获。

二是抓好学习交流与反思。 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轮流作中心发言等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多种方式的学习,使教师们不断加深理解认同。

三是,让学生体验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教师可以设计开展主题班会以及国旗下讲话等环节,让学生熟读并记住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到相关的核心价值观是必须学习的,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心中。

二、在课程中渗透

我们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落实到基础教育的整个环节中。课程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理念的关键环节,属于比较普遍和基础的途径,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课堂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性角色,持续发掘学科内容和课程内容,了解到各方面内容的结合点,进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走进学生心中、走进课堂和教材中,体现价值和意义。

我们引导学校注重学科渗透。 各学科教材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包括了人们生活的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思想性以及时代性。不仅包括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的知识,还包括名人传记等方面的内容,也有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 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的正确观念,把我国核心价值观加入各个学科和门类的教学中,持续发掘各个科目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关键性内容进行普及,让学生在课堂知识探索中受到一定的熏陶。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关注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进而全方面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开发和编制相关的校本教材和课程。

三、在熏陶中培育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为了创设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精神环境,让学校环境也发挥力量,需要持续拓展教育途径:

第一,完善校园文化熏陶。把核心价值观当作主流导向,在这个引导下进行环境优化,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电子屏幕、宣传栏、广播站、宣传单等)大力宣传,利用校园中具备的重要文化活动设施和设备,提升校园周边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层次性,进而建设具有校园特点、时代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特征的校园环境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获得深度的感染和熏陶。

第二,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我国深厚的精神内容,同时包含着我国民族性的基因,属于我国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让我国发展壮大以及生生不息的资源。学校要努力挖掘并弘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通过如革命红色教育、国学教育等特色教育不断促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网络媒介熏陶。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媒介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举措。学校要大力推进学校校园网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广播站、校报校刊、图书馆等网络媒介构建有效的德育体系,进行多个层次和角度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途径中获得特别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不能过于单一,需要渗透和融入普通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是确确实实有用和值得学习的,这就是熏陶教育的出发点和开展思路。

四、在活动中实施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宽泛,且难以进行深度理解,学校需要把活动当作主要载体,利用多种活动来加强核心价值观思路渗透,结合各方面活动和主体内容,同时在活动中实践。具体活动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开展“我的中国梦”活动。学校可以设置主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例如,“绚烂中国梦”宣讲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书信节活动、歌咏活动、“美丽中国、美丽家乡”主题书画、摄影活动、以“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价值理念,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富强的绚烂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和探索。

第二,落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发掘和发现各种重要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内容,拓展价值体系。利用“十一”“八一”等政治色彩较强的节日、“六一”“五一”等国际性的节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第三,学校可以深度结合雷锋精神的核心理念和思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杂志、照片等渠道去了解雷锋精神,并且体会雷锋精神在当前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意义。有些学生可能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对于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合理疏导,并且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助人为乐以及做好事上。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关键性意义,对于整体社会的和谐化、先进化发展来说,其地位不可替代。

新一代青年不能过于浮躁,而是需要关注自身品质的发展,不能被一些不良思想蒙蔽了眼睛,要看到各种先进精神和思想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学习、继承和发扬。

总之,学校需要加强对相关理念和思路的认识,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教育策略,这样可以构建和完善当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育人平台。本文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了落实工作、完善工作的新路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吕新发,丁立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与实现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

[2]李 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

[3]龚 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心灵秩序的实践转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