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模式探析

2018-01-12 09:29王苗苗陈焕根梅肖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河蟹效益

王苗苗 陈焕根 梅肖乐

摘要 在虾蟹混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青虾放养比重、强化养殖管理,进行青虾与河蟹双主养,可有效规避河蟹养殖风险。本文从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技术模式,通过产量和养殖效益分析发现,该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降低了养殖风险,是值得推广的池塘虾蟹养殖新模式。

关键词 太湖1号青虾;河蟹;虾蟹混养;双主养;池塘养殖;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12;S966.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29-02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受养殖产量增加和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河蟹养殖风险加大;而青虾以生长速度快、投资成本低、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受到养殖户的青睐[1]。项目组在原有虾蟹混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增加青虾放养比重,强化青虾养殖管理,提高青虾产量,有效规避了河蟹养殖风险。2015年,项目组在张家港开展了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模式试验,年均产青虾1 456.5 kg/hm2、河蟹1 143.0 kg/hm2,平均效益高达139 054.02元/hm2,试验结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河头村,池塘呈长方形,面积为0.667 hm2,东西走向,坡比为1∶2~3,池深1.5~1.8 m,进排水分开,进水口用60目以上尼龙筛绢网过滤。配备微孔增氧设备。池塘水源充沛,水质良好,周边3 km内无任何污染源。

1.2 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后,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修复坍塌池埂;曝晒10~15 d后,使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消毒,杀灭池塘敌害生物[2]。

1.3 注水施肥

药塘后10 d用60目以上尼龙筛绢网过滤注水50~70 cm,注水后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 250 kg/hm2,以培育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适口生物饵料。

1.4 水草种植

为营造适宜虾、蟹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虾、蟹提供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应在池塘中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3]。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应控制在池塘面积的30%左右。

2 苗种放养

春季幼虾为F2代太湖1号青虾,秋虾苗为当年繁育的F2代虾苗,扣蟹为中华绒螯蟹。1月25日,放养规格为160 只/kg的扣蟹10 800只/hm2;1月27日,放养太湖1号F2代青虾幼虾,放养量为450 kg/hm2,规格为1 050尾/kg;F2代青虾秋虾于8月5日补放,放养量为52.5 kg/hm2,规格为7 500尾/kg。

3 饲养管理

3.1 饵料投喂

3.1.1 饵料品种。主要有螺蛳、颗粒饲料、黄豆等。

3.1.2 投饲管理。清明前投放活螺蛳4 500 kg/hm2,让其繁殖,供虾、蟹摄食,同时改善池塘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用含蛋白含量32%和38%的河蟹颗粒饲料,5月前、10月后投喂蛋白质含量38%的颗粒饲料,日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16:00—17:00;6—10月投喂蛋白質含量32%的颗粒饲料,日投喂2次,6:00—7:00投日总投量的40%、17:00—18:00投日总量的60%。日投喂量按照河蟹体重的5%~8%,并根据天气、水质、虾和蟹摄食状况适时调整,一般以3 h内吃完为宜,不增投青虾的饲料。

3.2 水质调节

虾蟹混养池塘既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又要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以保证虾苗下塘有丰富的生物饵料。因此,水质关系虾、蟹养殖效果。春季养殖期间,随着水温逐渐升高,投饲量逐渐增加,溶氧量保持在5 mg/L以上,透明度35 cm左右;秋季水温升高,池塘虾、蟹密度加大,应该增加微孔增氧开机频次和时间,始终保持足够溶氧量,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4]。主要采取前期少注水,适当施肥培肥水质;中、后期水浓时勤注水,保持虾蟹池塘水质肥、活、嫩、爽。水质过肥时,排掉部分老水再加注新水,一般3月前、11月后以少量加水为主,7—9月视情况每3~7 d换水1次,每次加换水10 cm 左右。每隔15~20 d泼洒1次生石灰。

加强对池塘水草的管理,保持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保持水草新鲜不腐烂;及时捞除漂浮的水草,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3.3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苗种放养前需进行1次药物清塘;到生长阶段,每隔15 d泼洒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及预防病害。平时每隔15~20 d用硫酸锌、二氧化氯等交替预防病害[5]。

3.5 捕捞上市

池塘虾蟹混养,青虾常年捕捞,捕大留小是提高产量和商品率的关键,春虾从5月开始捕捞,及时捕出大规格青虾,河蟹10月开始捕捞,秋虾于9月底开始捕大留小。

4 结果与分析

4.1 产量

共收获青虾971.5 kg,平均太湖1号青虾1 456.5 kg/hm2,商品虾1 272.0 kg/hm2,商品率87.3%。其中,春季虾586.3 kg,平均产量为879.0 kg/hm2,商品率100%;秋季虾382.5 kg,平均产量为 577.5 kg/hm2,其中商品虾262.1 kg,商品虾产量为393.0 kg/hm2,商品率68%(表1)。河蟹总产量为762.4 kg,平均产量为1 143.0 kg/hm2,平均规格为150.9 g/只。

4.2 效益

4.2.1 养殖成本。0.667 hm2池塘虾蟹双主养的养殖成本共计37 600元,包括池塘承包费、苗种费、饲料费及其他费用。①池塘承包费。池塘承包价格为9 000元/hm2,承包费用为 6 000元。②苗种费。扣蟹6 000只,价格为0.8元/只,总费用为4 800元;春虾种300 kg,以40元/kg计,共12 000元;秋虾苗35 kg,以50元/kg计,总共1 750元。合计苗种费为18 550元。③饲料费。配合饲料8 000元、螺蛳1 800元,合计9 800元。④其他费用。渔药费1 450元、肥料费300元、电费1 500元,合计3 250元。

4.2.2 产值。产河蟹762.4 kg,按照售价90元/kg计,产值为68 616.00元;产春季商品虾586.3 kg,按售价60.03元/kg计,产值为35 195.59元;产秋季商品虾262.1 kg,按售价80元/kg计,产值为20 968.00元;秋季虾种123 kg,按45.28元/kg计,产值为5 569.44元。合计为产值130 349.03元。

综上所述,试验池塘总产值为130 349.03元,总成本为37 600元,总利润92 749.03元,平均利润为139 054.02元/hm2。

5 结语

(1)在河蟹养殖池塘中适当减少河蟹放养量,增加太湖1号青虾放养量,使青虾春秋季平均产量达到1 456.5 kg/hm2,不仅能很好地规避河蟹养殖风险,而且还能有效利用池塘水面资源。

(2)在河蟹放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青虾养殖过程中自繁的一部分虾苗又为河蟹提供了适口的生物饵料,促进了河蟹生长。加之技术措施到位、管理科学,极大降低了河蟹的发病率,其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河蟹回捕率70.2%,平均产量达到1 143.0 kg/hm2。

(3)该养殖模式与传统的以蟹为主的虾、蟹混养相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试验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全省河蟹养殖平均效益(5.25万~6.00万元/hm2)相比,效益高出1倍以上,同时降低了养殖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池塘虾蟹养殖新模式。

6 参考文献

[1] 史林华,王庆.“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混养高效养殖模式[J].水产养殖,2014,35(5):1-2.

[2] 徐天保.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8(1):8-9.

[3] 吴秋仙,江山.“太湖1号”青虾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7(23):36-39.

[4] 贾高旺,谢明讴,王佳敏,等.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河蟹特定生长率影响的研究[J].科学养鱼,2018(8):56-58.

[5] 顾秋明.杂交青虾“太湖1号”健康养殖技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河蟹效益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东北寒冷地区斑点鳟鲑池塘成鱼养殖试验
安岳县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探讨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