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霞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鉴赏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步骤:听懂音乐内容、感受音乐节奏、品味文化以及认识乐曲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以此激励学生不畏惧困难、勇敢前行。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音乐欣赏课;音乐内容;音乐节奏;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5-0039-03
古人在《灵枢·邪客》中指出宫、商、角、徵、羽为五音,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由此诞生了五音养生一说。笔者想:要想五音养生须得辨五音、识五音,也就是要有欣赏能力。近来许多音乐研究者认为:童子功是通往音乐之门的不二途径,也就是说欣赏能力要从小培养。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小学高年级欣赏教学。
一、听懂一个内容
每首乐曲都是一个故事的讲述或是一段情绪的抒发。要想进入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我们以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天鹅湖》为例。在飘飘悠悠的白云之下,蓝色的贝加尔湖中一群美丽的天鹅正在自由地游动,它们时而照着镜子,时而昂起长长的脖子,时而与同伴交流。借着舒缓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一段美妙的情境,准备欣赏一个美丽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宁静、忧伤的乐曲声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仿佛听见公主在说些什么?”“公主的情绪渐渐平缓时,她会想些什么?”“王子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公主出现,他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去理解音乐,促进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想象是需要交流的,只有把自己的思想与他人分享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音乐欣赏课也是学生大胆表述的时机。当一群美丽的天鹅在黄昏下变身美丽的少女时,学生纷纷被这样的场景惊呆了。有的说:“这是天鹅湖畔最美的风景。”有的说:“公主一定穿着洁白的纱裙,头上戴着闪亮的小王冠。”有的说:“猫头鹰劝说王子不要冲动的时候,王子的内心也是有过一阵犹豫的,但是勇敢的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使得王子没有受到猫头鹰的蛊惑。”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深化了故事内容,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得到了萌芽,正义的利剑已经在课堂上出鞘。
以上教学环节仅仅是对《天鹅湖》内容的理解,在高年级的课堂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内容的再创造。想想看,当王子带领卫士与猫头鹰巫师在王宫大战时会出现怎样的场面?此时,王后是怎么做的?卫士们的勇敢是怎么表现的?公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猫头鹰巫师的恼羞成怒?如果你是一个大作曲家,你会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旋律来表现?采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比较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是天生的作曲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原始创作冲动得到了满足,对乐曲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感受一段节奏
音乐课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乐感,在旋律和节奏中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处理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对于反复出现的节奏或是世界名段进行反复欣赏、模仿,关键小节能进行哼唱。
在教学欣赏广东民乐《步步高》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完整地欣赏《步步高》的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再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哼唱,如果愿意还可以用手指在空中随着旋律的起伏画出曲线,接着就开头部分进行强化教学欣赏。在反复听取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这段开头运用的什么乐器,为什么使用这种乐器,给人带来什么感受。通过一次次的交流,师生共同认识到:《步步高》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此时,请学生说说这样的音乐适合什么场合,学生自然会答出颁奖场合、喜庆场合、升迁场合等。最后师生共同再次欣赏这首曲目,想象在自己最快乐的场合中演奏这首曲目,使得歌曲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三、品味一场文化
我们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彩桥》为例。电子合成音乐《丝绸之路》欣赏完毕后,与学生一起走进丝绸之路主题学习。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讲起,到大唐王朝各国人民在长安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从西域边关的独特风情到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传承的历史时空,再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一张骆驼邮票,进而让学生理解千年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作者喜多郎用现代电子合成音乐生动地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钦慕和对历史深刻的思考。接着,带领学生认识笛子、阮、琵琶这些由唐朝传入日本的乐器,并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我们以现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交流活动,比如芭蕾舞剧在中国生根开花,《图兰朵》在中国演出引起轰动,中国民歌回荡在“金色大厅”,来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感受音乐交流在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和平共处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四、认识一位作者
人类史上诞生了无数优秀的音乐家,他们才华横溢、激情四射,用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为大众带来最美好的享受。笔者以认识贝多芬为例来谈谈。
课伊始,笔者用钢琴弹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主题部分并进行提问,“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乐曲,那么谁能说出它的作曲者和乐曲的名称?”以此来进行导入。在认识什么是交响乐之后教师进一步介绍贝多芬以及乐曲背景。通过介绍,学生了解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一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1818-1827年贝多芬左耳失聪、健康情况恶化,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已完全丧失。通过了解,使学生对贝多芬产生深深地同情,进而产生敬仰之心。接着,学生了解到《命运交响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当时受法国大革命的强烈影响,“共和理想”是贝多芬的终生信仰,而拿破仑称帝让贝多芬的理想破灭。理想破灭,爱情的失败以及双耳失聪,使贝多芬限于绝望之中。就在这时,贝多芬没有选择继续沉浸在绝望中,而是选择谱写这一首“命运”。在学生欣赏完此曲后,引领学生继续熟悉贝多芬的其它作品,他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代表作有第三交响曲《英雄》(降E大调)、第五交响曲《命运》(c小调)、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第九交响曲《合唱》(d小调)。由此,学生认识到贝多芬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響,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我们让学生了解作者,并不仅仅感受他们的才华,更要对当前的生活产生指导意义。就拿这首《命运交响曲》来说,作者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平与苦痛挑战。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人生需要理想,希望同学们勇于面对今后道路上的困难,克服它,挑战它!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昂着头前进!笔者认为,这才是音乐欣赏的最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 张蔷】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