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介发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始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新《课标》颁布之后,作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通过实际教学研究,分析当前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并总结了几种创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难,首先就难在很多小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其次是学生平时的积累过少,写作文时找不到素材,写出来的文章也存在言辞干瘪、远离实际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只关注教师怎样去教学生,而没有关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用什么方式上作文课,教师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作文学习的兴趣的根源。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表现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缺乏真实情感。新课改要求小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文字性的表达,而缺乏真实情感的辅导,导致作文写作形式单一,没有趣味性。小学生只有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才会写出优秀、优美的文章。教师不注重小学生的情感写作,导致小学生的作文就像是打印出来的,虽然具备作文要素,但是却缺乏真实性,缺乏动人的亮点。
2.过于重视形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模仿写作,然后渐渐过渡到独立写作,但是在这期间教师必须采取科学、客观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正常写作,而实际作文中小学生的写作模式过于模式化。现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很多范文,虽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词汇,但是也很容易造成他们作文抄袭的习惯,导致小学生不自己动脑写作文,而是过分地模仿网络作文的形式;不懂得网络作文的精华之处,而是盲目地抄袭,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3.作文素材与实际生活不符。学生写作文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实际作文中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选用的素材有时甚至和实际生活不相符合,脱离了真实生活,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缺少生机;再者,学生只注重在教室学习,缺乏走出教室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的能力。
4.作文教学方法缺少示范性。小学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发展阶段,思想发展也不成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经常给予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写作,但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很难抽出实践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辅导,也没能提供更多的优秀素材的示范,不能把学生真实的写作潜能激发出来。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善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现今,大部分小学生将写作视为负担,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所写出来的文章达不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缺乏写作兴趣。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其一,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动画、影视和文字于一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说,对于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题作文,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作文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去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态,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样以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尚需教师引导、补充、延伸,以发散学生思维。如讲述生活中留守儿童、被拐儿童的故事等。
2.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作文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素材源泉,一切写作素材皆来源于生活。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提炼出作文素材,用自己的观点来对生活进行阐述。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一方面,教师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进入自然中去欣赏各种景观,学生在感受自然风景的同时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教師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校内举办一些文体比赛,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的过程中抓住其中的作文素材,通过亲身参与来加强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基本的作文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展视野、积累作文素材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当前语文阅读教材中所选择的文章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状态的贴合度较高,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语文的魅力,同时教会学生将这些素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另外,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在学生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对文章中优美的段落的理解等。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练习、反思、总结,才能取得质的改变。因此,作文教学切忌追求莫名其妙的“多快好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读透、读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其为指导,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创新,才能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瑛娜.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及对策的具体分析[J].科技展望,2017(2).
[2]洪柳.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J].学周刊,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