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阳
摘 要:高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生源特点、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情况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剖析造成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原因,并从高职院校和辅导员个人2个角度提出摆脱困境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146-04
Abstract:The predicament of vocational counselor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of academic concern.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difficul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and from the ang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unselors individual to put forward the plight of the feasi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unselo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edicament;Countermeasures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普遍为90后,这个群体深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具有独立意识较强,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差异较大,学习习惯缺失等新特点,这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紧迫。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了解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困境,探讨造成困境的原因和解困的措施,对于学生的成长、辅导员的发展和学校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1]。
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高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夯实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2]。新形势下,进一步认清高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摆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困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2 高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高职生源的变化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 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学生。他们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样都具有当代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和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差异明显、自律意识较差、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通过全国高招录取、自主招生和中职学校定向培养而来。这些生源进校分数大多低于当年本科院校招生分数线。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学校招生的规模,录取政策宽松,生源整体素质较差,文化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没有完备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判断力较差。日常生活中,这些学生往往更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自律自控的意识比较弱,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对自己要求不高,养成了不少陋习,教育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部分中职学校的生源,年龄较小,思想不稳定,自制能力较弱,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有较大抵触情绪。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很多学生往往是达不到本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的毕业生,入学高职类学校也是被迫之举。这些学生因为学业成绩比同龄人差,学业上的挫败感让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和评价不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卑心理突出,这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困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确保高职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高职院校要必须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建设。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困惑:
2.2.1 辅导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是做人的工作。这要求辅导员具备与其岗位职责匹配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合力以胜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文化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调研显示,当前高职辅导员队伍符合上述标准的比例很小,很多辅导员都是其他专业老师兼职代理的,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薄弱。很多辅导员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大学生思想、心理、学业、就业和日常生活等问题不能有效指导。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时代,高职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需要提升,确保满足高职学生发展的新需求。endprint
2.2.2 高职辅导员职业定位模糊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辅导员首要职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工作中,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位较为模糊。辅导员被当作学生的保姆、心理疏导员、生病时的救护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部分辅导员还承担学校有关行政工作[4]。随着高职院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源大量增加,学校内部机制不健全,职能不清,一些职能部门本应履行的管理职责转嫁给了辅导员,长此以往不利于辅导员专心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3 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明显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辅导员工作越来越重视,辅导员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但和其他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教学任务量少,课时津贴少。高职辅导员以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主,大多是初级职称,工资和岗位津贴偏低。但是他们又面临这住房、婚姻、继续深造等问题,辅导员面临的压力较大。辅导员工作事务零散繁多,相比专任教师工作实绩难以凸显。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每年都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型竞赛,很容易取得佳绩,奖励丰厚,但是辅导员们每天忙里忙外却很少有带队参加比赛的机会,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明显不足。而当前的职称评定和工作实绩挂钩,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实效性难以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所以他们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没有优势。很多辅导员为了职称评定有机会就申请转岗,这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2.3 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學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被誉为是强基、固本和铸魂工程。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他们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3.1 理论深度不够,无法驾驭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 高职院校目前通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新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系列课程。这些教材集中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理论性很强,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然而,高职辅导员偏向年轻化,理论素养和深度不够,难以驾驭教材,很多老师也没有做到把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3.2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评价考核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一线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课堂活动和户外教学活动较少,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开发;多数学校思政课考核采用“平时作业、日常考勤和期末考核”合成学生课程总成绩的方式,这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真实的水平和能力。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都有到课率和参与率低下的状况,甚至部分学校出现了思政课堂教室前三排没人坐的现象。在北京工业大学沈震老师看来,现在思政理论课的问题就是“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教学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2.3.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学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多数高职院校目前只在大一学年开设思政理论课,在大二、大三阶段并没有开设。这显然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来看,要求我们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整个过程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动员党团干部、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等力量广泛参与,彼此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而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打独斗。
3 高职辅导员摆脱困境的应对之策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受高校发展、生源质量和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等因素影响。新形势下,辅导员自身和高职学校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出努力。
3.1 辅导员个人层面
3.1.1 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我 高职辅导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平时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学习专业技能,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当前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辅导员要善于把握大学生们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规律,会主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平时要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能对学生的困惑作出有效的指导。辅导员要提升沟通能力,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别人之长补自己的短板;深入学习移动互联技术,主动探索在网络环境和新媒体时代一套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能从细节入手,率先垂范,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3.1.2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 要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从传统的理论灌输教育模式转向以解决高职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育模式。要从以往的生硬说教转向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教育,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期,思政课堂要避免被动使用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确保思政课堂的抬头率和参与率。
3.1.3 学会修身,保持良好的心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既辛苦又平凡的事业,辅导员的价值永远体现在自己学生身上。新形势下,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豁达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难题;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淡化单纯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客观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每一件事。一定要避免将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5]。同时,辅导员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每个学生,以提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3.2 高职学校层面endprint
3.2.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高校应该合理配置辅导员比例,关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部分,是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健全辅导员发展长效机制并严格执行。部分高校经常更改辅导员发展机制,令辅导员感到心灰意冷,缺乏工作热情。辅导员作为学生生活的知己、学习的榜样、心理问题的疏导者,所以辅导员应该鼓励年轻教师担任,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但大多数年轻教师也存在经验不足和耐心不够等情况。高职院校应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学校应经常举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让有经验的老师积极分享成功经验。积极开发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课程,争取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3.2.2 建立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中避免只看重分数,而要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情况。评价应从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学风、综合素质等方面来全方位给予以评定。[6]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和新特点,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所下降。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是新时期高校的必然选择。
3.2.3 推进各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应统筹发挥高校党委、团委、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校、全体教职工和整个教育部门的共同工作,而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职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崇高使命。高校各专业课教师应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正确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看待和处理“做人”和“做事”的关系,培养形成“先成人再成才”的思想意识。高校管理人员则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并且要以身作則,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高职辅导员能否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也关系到高职学校长远发展。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乔伟丽.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引领问题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84.
[2]尹刚.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6):264-265.
[3]孙宏旺.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56
[4]刘乐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5(8):170-171.
[5]张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7.
[6]新华网.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2/08/c_1120083340.htm.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