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山+薛元惠
摘 要: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学龄人数减少,高职院校面临招生困难,基于此,破解招生难题已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破解高职院校招生难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招生难 破解方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一步一步陷入招生困境。招生难、难招生,生源荒,高职院校心更慌。为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破题这个难题势在必行。
一、招生难,难在哪里
1.生源数量减少
据报道,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龄人数减少,全国高考生源数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峰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下降趋势加快,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到2020年前后。
2017年四川专科批录取出现“坑多萝卜少”。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消息,2017年在川1117所高职院校平行志愿投出考生电子档案160542名。一是计划都没有完成。四川省内有97所省内院校参加今年专科批录取,经过平行志愿投档后计划完成率仅为88.00%;省外院校1020所,计划满足率更低。二是地域优势不明显的省外民办院校计划缺额较大。比如广西、贵州、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的民办院校,因地域优势不明显等因素,一轮投档后缺额相对更大。
2.恶性的生源竞争
僧多粥少造成一些高职院校生源竞争异常激烈。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使出浑身解数抢夺生源,虚假宣传、随意承诺,不惜血本、买卖生源。一些高中学校的教师,自愿担任高三差班班主任,跟一些高职院校达成利益默契,不同价格送不同的生源对象,形成一种利益链条的“高三经济”。
3.就业市场不景气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正在调整,技术的进步也使部分企业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矛盾日趋严重和突出。就业市场就是风向标。学生几年的学习花费了家长的所有积蓄,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使得部分考生放弃高考,或者放弃填报志愿。据了解,四川省2009年有10万左右的考生放弃高考或填报志愿,以后每年有5万左右考生放弃填报志愿。
4.意识不到位
一些家长、考生看不起职业教育,不愿意接受高职教育,认为上职业院校,将来前途充其量就是一个技术工人而已;认为考上本科才会出人头地,才会有发展前途。一些高职院校投其所好想方设法申办本科,即使师资不够、教学资源匮乏,只要是本科申报成功,考生就能趋之若鹜。
5.高职院校自身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中职学校升格而来,虽然经过了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但有的学校盲目扩张规模,不重内涵建设;有的学校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教育质量;有的学校师资设施投入不足,管理方法落后;有的学校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加之生源数量减少,录取分数一降再降,使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直接拉低了起跑线;那些既无法提供精英教育又无法提供平民生存技能的高职院校,自然缺乏公众口碑,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招生难的窘境。卖方市场终结,买方市场来临。大浪淘沙,先死在沙滩上的,必然是部分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的高职院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办学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二、难招生,如何破解
1.紧抓教学质量
要想破解招生难题,首先要提高办学质量,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什么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就是教育活动对社会、公众、受教育者的满足度。笔者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学校在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的口碑、品质、信誉。毕业学生在单位上是否胜任岗位、是否发挥工作潜力、是否创造自身的价值?工作有没有稳定性、生活幸福指数高不高?用人单位满不满意?这些都能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
2.提高就业质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就业质量高,毕业能顺利就业找到好的工作,学校就能吸引考生报考、就读。因为学生毕业后在比较稳定收入可观的单位就业,能够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改变他家庭的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
2006年,笔者学院抓住一汽大众在成都建三厂的机遇,连续几年给成都三厂输送毕业学生。这些毕业生平均年收入10万以上,工作稳定,在成都买车买房,生活幸福指数高。好的就业质量给招生带来非常好的效果,填报笔者学院汽车类或与汽车类相关专业的考生就相对很多。
3.调整专业结构
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考生想学什么专业学校就应该开设什么专业。学校要围绕市场、考生转。高职院校除了保持自身传统优势专业外,还应该紧贴市场增设市场所需考生所愿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学生不愿意学、考生不愿意填报的专业就少招或停招。最近几年,考生热捧师范类、医学类、财经类专业,凡是有这些专业类别的高职院校填报志愿的考生较多、录取分数较高,个别学校的录取分数超过本科分数线。像经济不景气还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加工制造业方面的专业,考生填报人数偏少,生源相对萎缩,并且报到率也偏低。
以笔者学校为例,前几年受考生青睐、填报爆满、非常热门的数控技术今年报到率77%,低于笔者学校平均报到率13个百分点;加工制造的基础专业、传统优势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报到率71%,低于笔者学校平均报到率19个百分点。
4.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环境养一群人,所以君子要“居必择乡”,也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育人环境分为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等硬环境和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软环境。本文只说说硬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标志性图书大楼、宏伟大气的教学大楼、宽敞的运动场馆和活动大厅、实施齐备的实训实验大楼等,是学校各种教学活动的载体,体现了学校的治学思想,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导向;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也藴情含意,充分体现学校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睡觉的地方,也是学生集体学习、休息、娱乐、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综合性场所,是学校发生群体效应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应全方位地考虑宿舍的多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网络进宿舍、独立卫生间、空调安装,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卫生文明、格调高雅、功能齐全的氛围。现在考生(家长)是买方市场,他们无法从直观上知晓学校的教学质量,但他们一个学校又一个学校地考察,环境美不美、干不干净,校园大不大、设施全不全,住宿舒适不舒适、有没有空调。这些见得到、摸得着的外观是他们选择就读学校的标准;环境条件差的不符合考生(家長)意愿的,即使到了学校也要打起背包走人;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就读。
有位职教专家说得好:“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和专业建设,追求规模效益,结果教学质量跟不上、就业就不了,只会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招生就越来越艰难。所以,最根本的要把质量效益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能就业,就好业。”
(作者单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