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2018-01-12 12:11张玉珠吴晓倩刘志刚
关键词:低氧血症阻塞性

邱 娟,张玉珠,吴晓倩,刘志刚

(1.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2.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 262500)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机械通气技术得到不断改善与更新,国内外在肺部疾病、心肌梗死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已开始广泛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的报道并不多[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此病患者,采用NPPV治疗,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

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6例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63.2±7.5)岁;病症类型:9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观察组中,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3.1±7.3)岁;病症类型:8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两组年龄、病症类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先行常规治疗,如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且使用西地兰、速尿及多巴胺等济宁抗心衰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的面罩或鼻罩给氧;观察组则运用PRO型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产),经鼻(面)罩实施双水平正压通气,调整通气模式为S/T,氧浓度为30%~50%,呼吸频率18~22次,吸气压控制在8~20 cm H2O,而呼气压则设定在4~14 cm H2O,持续使用,直至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间断使用3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率(HR)、呼吸困难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经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后,18例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得到改善,另外,呼吸频率恢复正常,心率为(111.3±13.7)次/min,HR相比治疗前(118.0±14.7)次/min明显减慢;呼吸困难情况于治疗后1~3 d消失;经血气分析,恢复正常15例,3例患者仍然存在轻度的低氧血症,2例患者仍需要实施气管插管,1例患者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而对照组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急性左心衰竭经常会因为肺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外渗而诱发肺泡肺间质水肿,造成血流/通气比例出现失调情况,引发氧弥散障,进而造成低氧血症。通常情况下,急性左心衰患者不存在二氧化碳潴留,仅存在低氧血症,但针对合并COPD患者而言,经常会同时存在换气功能障碍与肺通气障碍,引发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另外,低氧血症也难以纠正,此乃造成死亡的重要诱因[2]。因此,治疗低氧血症乃为整个治疗的核心所在。

COPD患者大多会存在程度差异性的肺功能障碍,经常会因肺炎、充血性心衰等可逆性临床因素,而出现呼吸衰竭情况。近年来,伴随正压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凭借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气体交换以及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即观察组通气后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得到有效缓解,LVEF增加,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好于传统的通气治疗,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因而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低氧血症阻塞性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p53在低氧调控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