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2018-01-11 09:25巫雪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项目教学深度融合

摘要:目前,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课程、师资,以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片面追求升学率,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情况不尽如人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作者阐述了基于项目的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性、独特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涯教育;信息技术教学;项目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24-0063-04

● 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生涯教育”一词,是由时任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的马兰博士于1971年正式提出的。[1]美国教育总署对生涯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的生涯形态。”[2]在长期研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在中学实行生涯教育并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涯教育理论和较为科学的生涯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生涯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对而言,我国的生涯教育研究还比较滞后,但随着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高中生涯教育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试验)》等一系列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件纷纷对高中开展生涯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研究逐渐兴起并成为研究热点,但实际的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缺乏顶层设计、课程资源、师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考压力大、课时紧张导致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

生涯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它必须存在于整个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下。基于对国内外高中生涯规划实施途径的分析,结合目前实际,笔者给出以下课程架构模型(如图1)。本模型的主体是课程,课程包括与基础学科融合的课程以及独立的生涯课程,两翼是活动,活动分为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校内活动包括专家讲座、班会、社团活动等,校外活动包括社会实践体验、职业体验等。

本模型中的独立课程是指由专门的生涯教育教师,常态化地、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涯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前阶段,生涯课程在大部分学校由于高考压力与课时紧张、缺乏师资等会被极大弱化,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生涯教育的目标“融于”学科课程目标之中,生涯课程“融于”整个学校课程之中。

理论上讲,每一门学科、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生涯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各科教材的内容既是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又是进行生涯教育的好材料,而任课教师也具有从事本学科相关职业的丰富知识。因此,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生涯教育、融合生涯教育于学科课程中是最可行与有效的,也是最符合生涯发展理论的。

● 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独特性

将生涯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之中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必然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科教学中生涯教育的价值,尤其是如何将生涯教育的目标“化为”课程标准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操作范式可参照。常规的融入式生涯课程是由科任教师实施,挖掘在各学科领域和学科教科书中蕴藏的丰富的生涯教育素材并进行职业信息拓展。通常在相关科目中增加诸如生涯报告、求职角色扮演、阅读名人传记等活动,采用课堂中适时渗透与课下材料阅读巩固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而本文所说的“深度融合”是指在长期的项目教学探索基础上,把生涯教育作为一个主体的大项目连接以不同软件学习为抓手的小项目,并且贯穿信息学科整个学段教学。从生涯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而是在“对个体的生命历程也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3]而信息技术无疑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这是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提。

● 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1.信息技术学科项目教学整合策略

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际为背景,以项目为媒介,通过项目实施与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信息技术学科的项目教学探索过程中,首先梳理信息技术必修与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组合的教学知识体系,接着根据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及认知水平与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组织。以项目为依托,以软件为抓手,以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提升为目的,对教材内容重构后形成独立型项目体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再探索不同项目主题形成纵向联系,形成阶梯型项目体系。项目间的纵向联系让学习更有延续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成就感。

2.与生涯教育的深度融合策略

在阶梯型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用生涯教育这个大主题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更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生涯教育为经,以生涯教育与信息学科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为纬,侧重于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施策略就是要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合在学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的各种体验与学习活动中,在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中明晰前行方向、规划未来,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下面是以必修教材部分内容为例的生涯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施策略。根据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特点与信息技术必修教学内容,主体项目分为“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认识专业”“展示专业”“综合发布”5个阶段(如下页图2)。

实施环境为因特网开放供学生随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存储与发布信息;班级TIM群提供团队协作、强化课中与课后的联系;主题站点提供学习安排、帮助与作品展示;教师机提供FTP服务,供学生存放过程资料以及获取教师提供的软件与资源;教师机通过电子教师演示与分发资料。每个阶段的实施策略分解如下。

(1)“认识自我”阶段

了解自己是前提,自我是生涯规划的出发点,只有深入了解自我,才能保证生涯规划的适切性。首先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获得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建议的信息,然后利用Wor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编辑,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方向的分析报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教材对Word软件的基本要求融合到对“分析报告”的具体要求中去,通过师生演示来解决疑难问题。侧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意识与习惯。

此外,还需要配合其他生涯教育,如其他学科教学、专门的课程、校内校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途径地获取职业信息,让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职业相关信息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理性地分析自己与目标职业的适切性,更理性地确定专业与发展方向。

(2)“展示自我”阶段

高中生能够清楚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所受教育对将来走入工作岗位的作用,对未来有比较明确的规划,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托Photoshop,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名片,描绘并展示“自己未来最好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清晰地看到前行的方向,同时也看到其他人努力的方向,相互激励。

学生对名片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如何制作名片却一无所知。因此,教师首先通过展示风格多样的名片让学生开阔眼界,接着要求学生梳理出名片的基本元素,结合自己的喜好与“职业”特征确定自己名片的个性风格与基本元素。然后让学生搜索制作名片的软件,自主选择软件,本阶段推荐给学生Photoshop。学生根据作品制作需要来学习相关的操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包括某项技能的展示,来激励与帮助其他学生,同时也调节项目实施的进程。名片制作完成后,在评价环节利用“问卷星”制作投票页面让学生根据一定量规对作品以及学生展示时的表现进行投票。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除了说作品、说技能应用,还说自己、说发展方向等,他们展示的过程是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演说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利用TIM群相册发布学生作品,优秀作品推送至主题站点。

(3)“认识专业”阶段

从生涯发展的意义上来讲,高中阶段属于舒伯理论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的人能够建立个人生活方式,确立人生理想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职业,并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4]因此,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发挥好指导功能,使学生在高中时就能够树立人生理想,拥有自主选择未来职业发展的意识并为此作好准备,避免学生在选科以及高考选专业时的迷茫。本阶段学生不只是“认识专业”,更重要的是体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分析过程,学到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首先给学生展示网上十大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与学生一起梳理认识专业需要研究的关键信息点,再根据关键信息点建构Excel表字段,以职业名称、专业名称、课程数量、学校名称、学校专业排名、专业三年来录取最高分数、三年来高考录取最低分数等为数据字段,建立数据模型。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完成个人专业数据的采集,要求每个人完成一个专业、三所学校的信息采集,通过TIM在线文档进行数据汇总。

当多个班级的专业数据收集完成后,进入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分析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定位与修正专业选择。面对几百条专业信息,学生产生各种兴趣点,基于这些兴趣点提出各种问题,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分析是最有吸引力的。由于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技能去挖掘数据,考虑到学生操作水平差异,以及学生协助能力的培养,可利用“一起写”平台让学生把准备分析的问题列出来,学生相互之间能夠清晰看到各自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分组,2~3人一组,大家一起攻关。在“学案”上写下小组对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教师通过安排部分小组介绍问题解决策略来给其他同学一些启示与引导,学生也可以对策略给出完善建议。根据项目进程,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对部分操作难点进行演示。在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形成可视化分析报告。

(4)“展示专业”阶段

结合教材内容与前期学习成果,依托声音编辑软件Audition与视频编辑软件“爱剪辑”,让学生制作MTV来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心仪的专业。高中生的视野有限,前期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了专业方向,同时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通过大数据处理从数据角度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对自己选择专业以外的就了解很少,本阶段通过每个人制作一个MTV来介绍自己,介绍专业,介绍自己选择的理由,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专业情况,从而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

具体实施策略是首先撰写配音文案,利用声音编辑软件进行录音、配音,然后对视频画面进行设计,根据剧本搜索素材,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声音、画面进行合成,本阶段声音编辑软件推荐了Audition,视频编辑软件推荐爱剪辑,学生可以选择使用。考虑到制作与展示时间,对视频要求控制在3分钟左右。

(5)“综合发布”阶段

在了解自我、认识了专业与职业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网页制作部分的要求,制订行动方案并发布,发布行动方案可以起到相互借鉴与督查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推荐的FrontPage软件,也可选择“微信”作为发布渠道。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步骤:确定需求、搜索分析比较确定软件或者平台、依托网络学习软件或者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习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操作、完成操作解决问题。当学生熟悉了问题的解决一般过程后就可以放手让其自主选择“微信”发布平台,完成信息编辑。发布的网址通过TIM在线文档汇总与分享。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途径,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都会有不同,这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对人生做出科学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林文清.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台湾:自理出版社.2004.

[2]王国贞.李福清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4).

[3]李金碧.生涯教育: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4]姜子豪.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 2018(3).

作者简介:巫雪琴(1971.12—),女,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教师,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本科、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项目教学深度融合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