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娜
【摘 要】 阅读能力是语文中一项综合而关键的技能,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条件。本文将通过对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期望通过此次研究,能给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一些启发,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通过多年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所得来的经验中不难看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中依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不能靠“鞭策”,而是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种理论在阅读教学之中则同样的重要。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建立不出学习兴趣,其直接导致了学生产生的厌学心理,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阅读范围不广泛
以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在对于课外文学书籍的阅读上并没产生太大的兴趣,反倒是对于娱乐性的书籍杂志非常关注。但看这些书籍其实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没有太多的帮助,甚至由于这些产物中往往会存在着糟粕,则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产生反效果。
(三)缺乏较为完善的阅读能力评价
进入素质教育不等于废除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依旧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考核不光是针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能力的考试,而且还应该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考核。教师切忌在实际的教学中循规蹈矩,而是要结合教学实际和社会发展来完善当前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大部分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评价工作比较缺失,许多教师甚至不理会对于存在毫无感情朗读等现象的学生的教导工作。
(四)忽视朗读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在阅读中又可分为默读和诵读,但一直以来诵读在效果上则比默读要强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大声的朗读来增强对于课文或者课外书籍的记忆,而语文的学习重在记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和引导学生朗读是建立良好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一)提高阅读兴趣,激发阅读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是具有极大意义的。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有很多种,但每一个方式方法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范围
阅读范围的增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可以让校方增加学校阅读室的藏书数量;其次,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交换阅读的活动;最后,还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等班级会议,让学生上台谈谈对自己所读书的理解和感触。
(三)开展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提倡学生多朗读
阅读评价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要及时地采取课堂跟进的办法进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以及引导,并在阅读中提倡学生多进行朗读。
【参考文献】
[1] 莫雷.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究[J].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 许新海. 美国小学教育考察[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周一貫. 阅读课章教学设汁论[M]. 宁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