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时期的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应该把握理论前沿,追踪理论动态,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底蕴,这是由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决定的。作为教师应该揭示课程与理念的实质对应,把理念融入到课程具体章节当中,为大学生了解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新思想提供学习路径。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2B-0036-02
一、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内涵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理念论。何为理念?理念指自然界、社会发展最终指向的蓝图和标杆。它的实现过程以时间为轴,显示出阶段性的发展途径,最终达到理想目标。当今面对改革大潮,不得不重新审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新的理念指导新时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解决发展瓶颈,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就此诞生。
“五大发展理念”明确创新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综合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把创新理念放在首位正是其重要性的表现。协调是和谐理念的次要层级,更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问题多、头绪多、关系复杂,如何使千头万绪的局面形成整体有条不紊,和谐有序,是协调理念提出的任务所在。
自然界的本色不能丢,自然界的自在式循环是世代人民生存家园和财富的保障。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环境破坏严重,绿色理念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目的是改变旧模式的发展理念,保持健康、持续、良性的生产生活环境。开放是合作,进一步的互利合作。全球化的诉求必然要求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实行开放的、宽容的、互利的发展战略。尤其是中国更应该深刻领会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坚持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八方来客,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的经济形态。发展是为了共享。共享是共产主义的理想,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国内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发展差距明显,人人享有、人人自由、人人幸福的共享目标还在路上。
大学生是时代的责任担当,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养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因此,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原理”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思想底蕴,引导学生在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是“原理”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
二、 “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品格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的实质应对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蕴含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是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宗旨,以时代潮流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问题为导向,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参考。尤其是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矛盾时,将“五大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渗透到“原理”课程的世界观要求,使二者统一起来,真正理解并领会“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经验和对教训的深刻反思,蕴含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 “原理”课程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为研究自然社会等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五大发展理念”正是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对基本原理的实践应用。
“五大发展理念”是时代发展的理论成果,是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仅仅抓住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不回避,不退缩,体现了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原理”课程目的之一是为大学生提供思维路径,帮助大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和拿什么武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指导。“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与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矛盾的方法论是一致的。
“五大发展理念”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以人民为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本的价值理念。“原理”课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进一步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揭示了只有依靠人民,只有为人民服务,社会的发展才能顺利进行。
“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位一体的,实质是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协调统一的科学方法论。辩证法和协调统一是“原理”课程的基本方法论,辩证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协调统一本质上就是辩证的思维在整体论中的具象化。
三、“五大发展理念”在“原理”课程中的实践融入路径
(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求创新思维贯穿教材体系
理论也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表明,理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发展。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吸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优秀的思想精华,同时总结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武装斗争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教条,它是对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的再总结,是理论的再创新。在这个开放包容的大环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既要挖掘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只有以实践为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分析世界大格局的变化形势,把握自身发展节奏,引领人民群众开阔视野,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创新理论成果,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从“05”方案以来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多次修订,力求把当代创新理论融入到教材体系当中,进一步在教学体系中实践,这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要求讲授“原理”课程的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理论新成果,把创新理念贯穿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尤其要对它的理论渊源、深厚底蕴进行深刻阐述。
(二)协调是发展的手段,要深入到辩证统一的理论内容当中
理解协调,首先要理解联系的观点。世界万物纷繁复杂,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或要素构成的,各个要素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任何要素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首先把协调这一理念贯穿到“原理”课程第一章第二节(一)中讲述。其次,理解协调,必须要以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为理论基础,兼顾矛盾的斗争性这一属性。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内容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动态的平衡,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矛盾双方相对稳定处于合作状态下的平衡。各个要素在整体中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斗争的,如何做到平衡,社会是否能够进步,这是协调的重要任务。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结果。这一内容要贯穿在“原理”课程第一章第二节(二)中讲述。
(三)绿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绿色理念这一内容要深入到“原理”课程第一章第一节中讲述。
人与自然界构成了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那么人类社会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即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都是物质的,所以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是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走向未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为其提供了生活生产资料,源头断流,河海怎么延续?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人类中心主义、“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等虽然在工业文明时期爆发,但是这种人类不明智的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争雄的片面视角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危机问题。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界的天平失衡了,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和谐关系的破裂,蕾切尔·卡逊原生态的寂静的春天也不复存在。提出绿色理念,一步步地解决如此严峻的局面,从根源上、整体上、统一性上都要重新洗牌,在更高阶段上恢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天秤,调整发展模式,改变以环境代价换来物质文明的陈旧观念。要向当代大学生时刻提醒建设生态文明,筑我绿色家园,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四)开放是发展的共赢,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国策
马克思主义既讲坚持,又讲发展。怎么才能发展?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非常注重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推出一个又一个理论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兼容并包、辩证否定的过程。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球性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开放理念必然是各国的重要国策。
“原理”课程第五章、第六章分别讲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两种社会形态一路走来,历史经验证明,开放才能取得共赢。如今两种社会形态同样面临继续发展的问题,南北问题、南南问题,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开放式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
(五)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切财富全人类共享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享理念揭示了发展主体与发展目的的辩证统一关系。谁来劳动,谁将分享劳动成果。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即主体就是目的。
“原理”课程第七章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要生产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建立的未来新社会,将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提供真正的自由。”这就是共享的具体体现。
把“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原理”课程教学,应主要围绕理论创新、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事物彼此联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进行论述,讲清楚“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提出理论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厚思想底蕴。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应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蓝本,深入社会实践,领会新思想、新理念,把握新方向,为共筑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关凤利. 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N].光明日报,2016-02-0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