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常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探究性学习却能够打破常规使数学课变成“数学探究活动”课,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协作性”地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中小学课程正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而关注学生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目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一种新的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来逐渐养成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探究性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具备较高的学习素质,主要需要教师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精神,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习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运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其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从而使探究性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并产生积极效果。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y=aX2图象与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用如下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先向学生讲解当a>0时,函数图象的开口是向上并且抛物线顶点是其图象上的最低点,运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a<0、a=-2、a=2这三种情况下,探究抛物线图象的特点,有了探究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通过对三种情况的问题探究,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中a的取值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和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
探究方式教学要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学首先要具备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师生的交流活动应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教师要创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才会诱发学生积极去探究新知识。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欲望,只有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才会产生探究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精心设计知识的主观过程,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例在四边形复习课中,设计(1)板书复习课题(2)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3)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问题提出符合学生认识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探究学习的能力,自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情感。再者探究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探究的,对于初中来说,1+1=2这是无需探究,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让学生真正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关键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三、鼓勵参与,开放学生的思维
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作为一种对学生思维和素质具备较高标准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同样需要学习材料做到开放性、包容性,才能顺利实施探究性学习。毕竟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方法可以是多种的,而且有些开放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路打开,活跃思维,鼓励创新,积极开动大脑来进行学习。尤其是在开放性的题目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调动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活动,经过小组合作后的共同努力,攻克难关、探索解决办法,而其中开放是一个特色,只有做到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交流讨论,互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探究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判别”相关内容时,由于在上节课已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知道用定义识别相似三角形比较麻烦,为了引入课题,教师可设问:你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探索得出识别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呢?首先让学生去猜想,教师不直接指出可行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我亲身的教学过程中分了五个小组,各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四个小组根据定义验证了三种不同的识别方法(即课本上用二课时讲解的三种识别方法)。按要求此节课只需认识“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这一识别方法。但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了二课时要求完成的任务,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多元评价,增强动机
以往的评价是由教师一个人来操作,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来审视探究性活动,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更能实现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学评价不能只是以最终的结果为标准,这样的评价无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能发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在探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的独立性、发言的积极性等等,这样教师才能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与进步,进而能够针对学生个体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样才能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语: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确实能够使得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步。所以,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掌握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精髓,在实践工作中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将探究性学习模式落到实处,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韦松宇.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6):122-122.
[2]高爱兰. 浅析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教育界,2014(35):56-56.
[3]王永新. 探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9):168-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