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思考

2018-01-10 09:52毛汉兰
教师·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毛汉兰

摘 要: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陪伴幼儿成长。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分析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实施现状及必要性,主要研究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路径与举措,旨在为幼儿教育者提供参考,让幼儿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基础是直接经验,它来源于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要重视游戏与日常生活中的特有价值,将其丰富幼儿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取学习需要。当下部分幼儿教师也应用游戏进行教学,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往往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由此,基于整个社会都重视幼儿教育的背景,思考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值得教师长期实践的一个课题。

一、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课程定义较为复杂,教育界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经验、目标等维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幼儿年龄,应该将幼儿园课程定为经验活动,即幼儿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不能分割。目前学界还没有明确指出游戏的定义,大部分都认可杜威对游戏的定义“游戏并不能等价于儿童活动,游戏是儿童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其强调了真正的游戏是游戏精神和游戏活动的统一。而游戏精神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所体现的自我更新、和谐、创造、自主以及自由的精神,表明游戏不是物质的存在,而是超越物质层面的一种精神存在。

课程“游戏化”是指保证游戏活动的同时,可以将游离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与游戏化课程并不一致,而在幼儿园建设课程游戏化时往往将两者混淆。换而言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一日内的各项活动都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直接经验学习的需求,此过程中需关注幼儿、关注经验、关注生活、关注游戏。

二、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现状及必要性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现状

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游戏和教学的关系难以和谐统一、 互相促进和游戏的组织方式存在极端倾向、极其不恰当等问题。就江苏省南通市银花苑幼儿园的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现状来看,教师希望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但又未能处理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究其因,主要是教师虽然将游戏精神应用于教学中,但并没有真正认知和了解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游戏观,未能做到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视角评估儿童心理状态,往往以成人的思维与标准去衡量儿童行为。

另外,教师将游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师设计游戏环境、游戏主体、游戏规则等,幼儿仅仅只是按照教师的想法扮演角色而已。幼儿的思考能力不能得到适当的培训,未能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导致在游戏中无法感受到快乐。另外,部分教师将游戏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幼儿,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如此课程就变成游戏了,幼儿未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幼儿所体验的快乐仅仅只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已。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必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属于幼儿天性。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而言,游戏对于幼儿的学习没有促进作用,反而还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时间与进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重视幼儿天性需求。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仅满足了幼儿需求,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教育,是一种让幼儿快速接受知识的现代化幼儿教育的新型教育手段,也是受师生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的幼儿教育较为枯燥乏味,正襟危坐的课堂禁锢了幼儿的思维,这特别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发展,更不适合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基于游戏精神意蕴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能有效地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满足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中的文化影响幼儿精神层次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精神品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路径与举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出良好条件。基于学界研究成果,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路径与举措。

1.提高教师能力,鼓励创新游戏

在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需要用大教育观和大教学观来武装和浇灌自己。因此,必须提高教师建设幼儿园游戏化能力,才能保证“游戏化”的建设顺利实施,才能让幼儿真正得到发展。所以,幼儿园可对幼儿教师展开课程游戏化培训活动,让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将课程游戏化与游戏化课程理解清楚。此外,教师需加强学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相关知识,以提高课程游戏化的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必要时还可通过考查的方式,检验教师是否真正掌握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游戏,并由专业人员观察,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正,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进而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

另外,予以教师学习机会的同时,还需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给教师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以幼儿为课堂主体,基于游戏精神理念,建设课程游戏化。例如,開展“小蝌蚪找妈妈”活动时,教师课前需寻找相关的视频、音乐和图片,借助捏橡皮泥的游戏活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教材捏小蝌蚪、青蛙的同时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教师也可让幼儿扮演小蝌蚪,还可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如此能让幼儿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提高教学质量。

2.营造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大部分的生活环境都在幼儿园,因此,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将游戏氛围融入于学习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指出,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设置各种区域,如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积木区以及绘画区等诸多的游戏区域,以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区域,进而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例如,在绘画区中,幼儿可以运用各种颜料与画笔表達心中的场景,如此不仅有利于幼儿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教师或家长还可通过幼儿的画作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内心想法,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而在表演区,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幼儿后,可让幼儿在表演区选择任意的服装,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可扮演司机、警察、医生以及教师等。另外,教师还可借此有利的机会借助衣服的颜色让学生辨别,或学不同职业人员说话的语气,在熟悉的社会角色的体验中,幼儿的潜力不可小觑,他们的生活经验会不断呈现,在角色中他们也会体验到社会生活,通过与同伴的交往,自己的已有经验会不断重组、重构、提升,交际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像这样,利用丰富有趣的游戏器械,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以及优质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幼儿园变成一个快乐的学习乐园,自由驰骋于知识的海洋里。

3.应用游戏语言,强化幼儿体验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作为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在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过程中,须主动应用游戏性语言,强化幼儿体验,而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干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游戏化时,我们时常会发现,教师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想法和成人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以致难以取得预想效果。若在游戏课程化中,教师注重用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且让幼儿有效体验游戏情绪,满足幼儿活动欲望,幼儿的天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例如,在进餐时,教师可咬一口饼干说:“看,我吃出了一个月亮!”“哇,小明吃出了一座小山。”或者将馒头掰开说:“这是鸡腿哦,哪位小朋友来吃呢?”“这可不是一般的馒头,而是味道极好的馒头。”不一会儿,馒头变成一道道美食被幼儿吃进肚子里去了。又如,在教幼儿认识动物时,除了展示相关的图片,还须学习动物的叫声,并让学生跟着一起表演,小狗“汪汪汪”、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青蛙“呱呱呱”等,这些小动物都是幼儿特别喜欢的,必定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如此能有效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印象,且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设计,训练幼儿思维

在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往往自己掌握游戏权利或将游戏的权利完全让幼儿掌握,这是教师未能完全理解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所致,未能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使幼儿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可引导幼儿设计游戏,制作游戏所需材料和道具,让幼儿亲历制作的过程,以达到训练幼儿思维能力。例如,有关于民间艺术主体中,幼儿将塑料桶加工成大鼓,用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用蛋糕盒子制作箱子,再用提供的红布条、球、水管、纸箱以及竹竿等制作了舞龙道具,一场精彩的大鼓舞龙舞狮活动便在幼儿园开展起来,场面异常壮观。全园的幼儿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能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其他幼儿共同制作舞龙道具,一下子提高了活动氛围。像这样,通过适当的引导幼儿、指导幼儿,由幼儿自己设计活动、制作游戏道具,将废旧的物品加工变成精致的手工游戏道具,还可以利用幼儿制作的游戏道具向其他幼儿展示,可以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致与信心。这能有效训练幼儿思维,提升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游戏精神意蕴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存在缺失现象,要想让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达到预想幼儿教学目标,教师需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正确认知,明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抓住关键,结合教学中实际情况创新游戏化课程模式,营造有效的游戏化课程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化课堂中应用游戏语言,以幼儿视角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需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中,自我设计、自我表演,训练幼儿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 珊.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时代教育,2017(4):12.

[2]胡伊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视域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析[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25(2):31-33.

[3]蔡敏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与实践——以“3+3”模式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质量[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7):62-64.

[4]宋 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的回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35-38.

[5]梁芳芳.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幼教园地),2018,7(20):177-178.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小花籽开出幼儿园五彩课程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