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璐尔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中山出游图》是龚开在南宋灭亡后的隐居生活中完成的作品,是他现存的仅两幅作品的其中一幅。13世纪晚期,蒙古人推翻了南宋王朝并建立了元朝。而在更朝换代时往往会出现别样的艺术风格。这期间的画坛也发生了变化,按高居翰的说法就是“画坛上正在酝酿一场空前的革命”,[1](2)画坛主流从院体画转向了业余文人画。这幅《中山出游图》正是那个大时代下的产物。作为遗民画家,龚开以这幅充满文人趣味的水墨长卷和前后题跋表达了自己对亡国的反思。
龚开(1221-1305),字圣予,号翠岩,人称髯龚、老髯等,生于江苏淮阴。他是宋末元初文人画家,善画马和人物,在画坛和文学上皆有成就。对于龚开,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记载道:“龚翠岩,淮阴人,宋景定间,两淮制使司监管官。作隶字极古;画山水师二米,画人马师曹霸,描法甚粗;尤喜作墨鬼钟馗等画,怪怪奇奇,自出一家”。[2](885)由此可知龚开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却又擅长不典型的形象表达。《中山出游图》(如图1①)是龚开仅两幅传世作品中的其中一幅,是纸本水墨长卷,纵32.8厘米,横169.5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画上未记作画时间,故对此画的创作时间没有准确说法。
《中山出游图》中的人物形象有钟馗、钟馗的妹妹、侍女、侍女怀中的小狗以及24个大小鬼。画上盖有32枚印章。这幅画前后都有龚开的题跋。
此画龚开的自题诗为:
髯君本自住中山,驾言出游安所适。谓为小猎无鹰犬,以为意行有家室。阿妹韶容见靓装,五色胭脂最宜黑。道逢驿舍须少憩,古屋无人供酒食。赤帻乌衫固可嘉,美人清血终难得。不如归饮中山酿,一醉三年万缘息。却愁有物戏高明,八姨豪买他人宅。待得君醒为扫除,马嵬金驮去无迹。[3](677)
此画跋云:
人言墨鬼为戏笔,是大不然,此乃书家之草圣也。岂有不善真书而能作草书者乎在昔善画墨鬼,有似颐真、赵千里。千里所写丁香鬼,诚为奇特,惜乎去人物科太远,故人得以戏笔目之。颐真鬼虽甚工,而其意不无猥近,甚者作髯君野溷,一豪猪即之,妹子持杖披襟逐之,此何为者邪!仆今作中山出游图,盖欲一洗前人陋习,庶不废翰墨清玩;譬之书,犹真行之间也。钟馗事绝少,仆前后为诗未免重用,今即他事成篇,聊出新意焉耳,淮阴龚开记。[3]
图1. (元)龚开,《中山出游图》,是纸本水墨长卷,纵32.8厘米,横169.5厘米
首先要提的就是此画的主人公钟馗了。钟馗传说始于初唐,钟馗画也随之出现。到了宋代,钟馗故事得到了充实,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关于钟馗传说,《岁时广记》[4]中称《唐逸史》里有对当时所见的钟馗图像的记载,大致上说的是唐玄宗病中梦见小鬼偷走杨贵妃的香囊,这时一个虬髯大鬼剜出了小鬼的眼珠后吞下了肚。唐玄宗问他是谁,大鬼称自己是终南山钟馗,因应武举不第触阶而死。因感谢高祖厚葬,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来后病也痊愈,当即令吴道子按照其梦绘出一幅钟馗图。玄宗还在图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所以当时吴道子受命画钟馗捉鬼图,其意为‘祛邪魅’,其中最经典的图式就是《钟馗抉目图》了。到了元代,除了龚开以外,还有其他几个画家以长卷形式画过钟馗,分别有颜辉的《中山出猎图》《钟馗雨夜出游图》(如图2②)和颜庚的《钟馗嫁妹图》(如图3③)。虽不知这几幅画创作时间的先后,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时期长卷钟馗画开始流行。
图2. (元)颜辉《钟馗雨夜出游图》(局部),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240.3厘米
在龚开的《中山出游图》中,钟馗是圆眼睛圆鼻子,满脸大胡子,和他的妹妹一样双手拢袖坐在轿子上,还不忘回过头看向自己的妹妹。与颜辉的《钟馗雨夜出游图》和颜庚的《钟馗嫁妹图》相比,《中山出游图》中的钟馗没有“气势”。从他们的判官帽便可看出,在前两幅画中钟馗的判官帽的两翅都是上扬的,而在《中山出游图》中钟馗帽子两翅是下垂的。他的面部和众小鬼一样鼻孔朝上,瞪大圆眼,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大胡子和穿戴整齐的衣服。这也将钟馗其实也是鬼只不过是鬼王的事实表现出来。他真实地表达了钟馗传说,而非像他人一般将钟馗完全“人形化”。
图3. (元)颜庚《钟馗嫁妹图》(局部),绢本,水墨,纵24.4厘米,横253.4厘米
正如龚开此画自题诗中“韶容见靓装,五色胭脂最宜黑”,图中钟馗的妹妹从眼睛以下到脖颈为浓墨,嘴唇留白,称为“墨妆”。圆滚滚的眼睛,眼白很多,眼珠仅一点。衣着没有华丽的装饰,很朴素,在轿上微微蜷身而坐。在这幅画之前南宋苏汉臣就作有一幅《钟馗嫁妹》。其中钟馗妹妹安静地坐在车中,体态较圆润。小嘴小眼睛,身穿朱袍,身束青色腰带,色彩鲜艳而富丽。在上文所提到的颜庚《钟馗嫁妹图》中钟馗妹妹坐在牛背之上,双手拢袖,面容温婉动人,哪怕回头看向酒醉的钟馗的那一瞬间都是端庄安静的。经过与其他钟馗嫁妹图的对比,发现只有《中山出游图》中的钟馗妹妹为“墨妆”,可见龚开独创“墨妆”。孙敬称,龚开的“墨妆”暗喻了当时黑白不分的社会现状。[5]暂且不论“墨妆”是不是有此含义,但营造出的滑稽效果是很明显的。除此之外,古代美人图中美人都为细长凤眼,而龚开这幅画中钟馗的妹妹和侍女的眼睛都瞪得极圆,一反常态。从此也可见龚开对于“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虽然这些图中的钟馗妹妹都是双手拢袖端坐在轿子、牛背、马车上,但《中山出游图》中的钟馗妹妹丝毫没有其他图中的钟馗妹妹那般端庄温婉。也正是这些一反常态的创作手法,为这幅画增添了滑稽的元素。
有人说这幅画表现的题材是钟馗嫁妹,也有些人认为是携妹出游。然而依据龚开的自题诗中“髯君本自住中山,驾言出游安所适”便可知龚开意为表达钟馗携妹出游。但其实从图式上来说,苏汉臣的《钟馗嫁妹》、颜庚的《钟馗嫁妹图》和龚开的《中山出游图》没什么区别。如果没有龚开的自题诗作参考,这幅《中山出游图》确实很容易就被误认为是钟馗嫁妹题材的画。至于龚开既然画了出游图,为何还要将钟馗妹妹也画入图中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中山出游图》 中小鬼的形象也是很独特的。每个小鬼都形态各异,龚开没有对这些小鬼进行复制,而是塑造了24个形象不同的小鬼。这些小鬼纷纷披上了衣裳,打扮成了人的样子。他们大多瘦骨嶙峋,然而画面右下角钟馗的轿子下的一个小鬼造型奇特,全身黑黑圆圆,和其他小鬼大不相同,可见龚开的想象力之奇特。他们有些挑着行李,有些扛着包裹、葫芦还有钟馗的剑,还有一些是挑着竹竿,竹竿末端绑上了更小的鬼。紧跟着钟馗的小鬼都身着男装,露出上身,戴着元朝的士兵帽。而钟馗妹妹身边的几个小鬼身着女装,也都梳了发髻。虽然不知鬼有无性别之分,但这种随钟馗为男装、随小妹为女装的现象极为有趣。
在唐代,“钟馗捉鬼”的故事开始流传,吴道子画钟馗,“鬼”的模样也渐渐出现在了画中。所以也有人说“钟馗捉鬼”是“鬼”的面貌最早出现在画中的题材。吴道子善画“钟馗抉目”,虽然没有现存的真迹,但从后人临摹的《钟馗抉目图》中可以看出“鬼”的头上长着犄角,秃顶,身矮小却又猥琐,怕钟馗却又在动歪脑筋的奸诈小人形象。从当时同时期的几副绘画作品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画没有《中山出游图》那般将小鬼的骨骼都表现出来。在元代以前,这种墨鬼的画法是不多见的,元代以来除了龚开,还有颜庚和颜辉画也都运用了墨鬼画法。同为宋末元初的画家颜辉,他的《钟馗雨夜出游图》和龚开《中山出游图》有点相似。这两幅画都为长卷,也都是众小鬼围绕着钟馗。就《钟馗雨夜出游图》中小鬼的形象来说,小鬼们十八般武艺,配合了钟馗的“气势”,画家将他们的肌肉表现得如石头一般,将他们的眼神也表现得很专注。跟龚开的小鬼比,颜辉笔下的小鬼身体更加结实,从而整幅画都弥漫着严肃的气氛。与《钟馗雨夜出游图》相比,龚开的这幅《中山出游图》表现的不是“气势”,更多的是“生气”。好像是龚开故意把整幅画表现得这么轻松滑稽,鬼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也是可以有“生气”的。
从《中山出游图》的自题诗、画跋以及后来的人对此画的题诗可以发掘出很多信息,这能让我们更好地解读这幅画。龚开的自题诗表达了他的内心感想,而后人的题诗也是对此画的解读。况且《中山出游图》的前诗后跋为隶书,果真是诗情画意。
龚开的自题诗中前几句说到了钟馗携妹出游的事情,途中经过驿舍却无人供酒食。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最后两句“却愁有物戏高明,八姨豪买他人宅。待得君醒为扫除,马嵬金驮去无迹”。在袁世硕与阿部晋一郎的《识解龚开》中,他们对此题诗也做了解读:钟馗驱鬼,而八姨,也就是秦国夫人之流也该被驱除。暗指安禄山叛军攻长安,玄宗西逃,山河破碎,盛世凋零。[6]“八姨”,指秦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八姐。杨贵妃极其受宠,所以她的八姐也被玄宗封为秦国夫人。在唐末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为了息军心,被迫之下不得不赐死自己宠爱的杨贵妃。马嵬就是杨贵妃自缢而死的地方。杨贵妃太过受宠,导致他人认为唐玄宗为其误国,因而不肯放过她。
在元代诗人对《中山出游图》的题诗中也能看到类似龚开自题诗的诗句,如宋无的“托言唐官曾见身,当时身色相沈沦,阿瞒梦寐何曾真,宫妖已残马嵬尘”[3](677)和王肖翁的“开元天子人事废,清官欲藉鬼雄力”。[3](678)第一首诗中的“宫妖”应指杨贵妃之流。“宫妖已残马嵬尘”说明由于杨贵妃等人的荒淫无度误了国,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杨贵妃等人也都死在了马嵬,而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气数已尽。第二首诗中的“开元天子”指唐玄宗,而这一整句应指钟馗帮唐玄宗驱除鬼怪。可见这两人对龚开自题诗有相似的理解,那就是唐末杨家荒淫误国,是妖。龚开在此将杨贵妃等骄奢淫逸之人比作小鬼,等钟馗醒来想驱除鬼怪时,为时已晚,唐朝气数已尽。这也暗喻了龚开自己等到觉悟的那一刻,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在这里比起抨击误国的乱臣贼子,龚开更多是自我反省: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意识到亡国之危。
南宋以来好多画家在钟馗画中都会以“戏笔”题跋。而在此画跋里龚开表明“墨鬼”好比书法中的狂草,并非“戏笔”,并且不认同颐真、赵千里等前人的墨鬼。因而作了此图,以“聊出新意”。可见龚开不同于前人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创新意识的画家。
《中山出游图》上没有标明作画时间,现存的文献史料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根据可读的文献和资料,可分析出大致的作画时间。余辉说:“晚年的龚开其思想多受道、释的影响,击鬼和瘦马等感情强烈的绘画题材让位于表现隐逸、洪崖出游、洗象等思想温和的内容”。[7]首先从题材的转变来看,龚开晚年已经不再画钟馗和瘦马等情感强烈的题材。再者,由于龚开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而在画作中拒用元代年号。然而他在晚年作品如 《人马图》 中,题写了元朝的年号——至元壬辰年(公元1292),[7]直至在八十三岁时画的《洪崖先生出游图》《驯象图》中都题元“大德甲辰”的年号。没有题年号的《中山出游图》自然就不是他晚年的作品了。
既然《中山出游图》不是龚开晚年作品,那应该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呢?回到这幅画内容本身,龚开自题诗首句是“髯君本自住中山”,“髯君”指钟馗,很可能也指自己。《送钱纯父西征集序》中写道:“今圣予六十八,独幸无恙,其诗老笔有骨,雪髯及腹,步行如飞,议论典型,想见二十年前洒酒酌江时,意气令人动魄”。[8]六十八岁那年,龚开“雪髯及腹”,这和《中山出游图》中满脸胡子的钟馗形象很像。他借钟馗表达自己的无奈。龚开生平喜欢忠烈之人,包括与他深交的陆秀夫,便是背负拥立不久的皇帝投海自尽、与国同终的忠烈人士。在1283年创作的《宋文丞相传》中,他还分析了宋亡的内在原因。根据上文对《中山出游图》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起怨恨元朝统治者,他更是指出了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即皇帝沉迷于喜乐,奸臣误国。可见这幅画对应了《宋文丞相传》。如此一来,《中山出游图》很有可能是他在撰写《宋文丞相传》时的62岁到“雪髯及腹”的68岁之间所创作的。
作为南宋遗民画家龚开对元朝统治者是反感厌恶的,按理说他应该画钟馗捉鬼图,这样更能表达他对元朝统治者“疾恶如仇”的想法,然而他这幅画并没有将钟馗表现得气势逼人,也没有表现出令小鬼闻风丧胆的画面感。《中山出游图》只是画了钟馗携妹出游,众小鬼跟随。他虽抱怨元朝灭了宋朝,但更多的是表达对自己的不满。或许认为在抗元时期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或许由于入元后生活拮据,他却无力改变。比起痛恨元朝统治者,他认为亡国更主要的原因是奸臣误国,而他却没有及时意识到,同时他也厌倦于自己的无能为力。钟馗既是他自己,也是当时无能为力的文人官员。就如他的自提诗中“待得君醒为扫除,马嵬金驮去无迹。”所以这幅画更多是表达了对于无法改变现实的一种无力感。
注 释:
①图一来自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官方网站:http://www.asia.si.edu
②图二来自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www.clevelandart.org
③图三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s://www.metmuseum.org
[1]高居翰.隔江山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9.
[2]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3]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4]陆心源.岁时广记(清十万卷楼丛书2)[M].光绪归安陆氏刻,1900.
[5]孙敬.钟馗画中的小妹形象解析 [J].大舞台,2013(12).
[6]袁世硕,阿部晋一郎.解识龚开[J].文学遗产,2003(5).
[7]余辉.遗民意识与南宋遗民绘画[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
[8]方回.桐江续集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北京:中央图书馆,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