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玲
[摘 要] 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已然是一个热点. 本文从起源阐述数学学习共同体,分析其优劣,进而提出从组成、目标、合作、评价等角度进行构建.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构建;数学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已成摆在面前的问题. 唯有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相切合,才能够建设起更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爱上学习.
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述
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以某一项学习任务作为驱动力,以求成为师生间教学相长、学生间共同进步的学习团体,其团队成员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资源分享,从而实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建立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的,以数学问题作为任务导向,通过课堂进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让学生深化理解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共同完成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从学习任务的开始到结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与解决,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分享以达到共同进步,这些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学习共同体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而成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从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前提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经验,只有肯定了学生的潜力,才能让其发展具有无限可能.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用来解释一些新的东西,从而让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还指出,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学习并不是来自一个学生的单独活动,而是一种社会行为. 当学习脱离了社会,学习就会失去其意义. 学生的学习总是在某种具有社会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学习的行为来自个人,但是学习的内容却无不承袭前人的经验与智慧. 学习通过某种社会参与而内化相应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这时候便需要一种新的合作方式,那便是学习共同体.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主动建构性从个人的角度论证了学习共同体的实施前提;而社会互动性则是用群体的观点,展示了学习共同体的实施可能性.
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何在?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可以让生生之间相互促进,改善学习成绩. 国外一些研究显示: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也可以得到提高. 另外,学生的推理方式和思维形式可以通过交流传递给同伴,这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无法进行“一对一”指导的问题. 其次,这种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学习团队有了共同目标,有了动力之后,大家就会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氛围,关心这个学习团队的发展,这样学生便逐渐形成团队意识,具备更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最后,学习共同体可以使学生拥有美好的品格. 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在这个团队中获得领导力,引领整个团队取得更大的进步;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可以在团队学习中获得自信心,从而迎头赶上,不拖班级后腿.
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实施方案
1. 组建合适的学习团队
要想进行数学学习共同体活动,我们首先就要进行学习团队的组建. 如何科学地组建学习团队十分关键,这关系到后期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人员的选择.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刚开始展开合作学习,宜以三人为一组,后来可四人一组,且必须男女混组,而三男一女的组合比三女一男的组合更能形成合作学习. 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进行借鉴. 第二,座位的安排. 当前的座位安排方式已然不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分区域、小组围坐方式对座位进行合理安排. 围坐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师在小组的参与.
2. 明确数学学习任务
考虑到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我们就以数学为实例背景进行讨论. 在确定数学学习任务前,我们就要充分了解、研究学生,了解学习共同体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数学学习任务. 由于数学的学科性质所限,数学学习任务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有系统性,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对于优等生能够有所区分,对于后进生不能够遥不可及. 以下面题目为例:
销售一种进价为每件20元的商品时发现,每月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可近似地看作一次函数:y=-10x+500.
(1)如果每月获得利润为w(元),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每月可获得最大利润?
(2)如果想要每月获得1000元的利润,那么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3)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32元,如果想要每月获得的利润不低于2000元,那么每月的成本最少需要多少元?(成本=进价×销售量)
这道题的第(1)(2)小题,对于有基本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并不是十分困难,稍加思考就能够得出答案. 第(3)小题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可能有一些难度,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得出,如果进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生便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这个问题的解答.
3. 合作交流把握新知
合作交流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提高求知欲,发展思维.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在学习共同体的讨论、交流、分享中,使师生都行动起来,让学生有存在感,从而主动参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表自己的看法. 合作交流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在互相帮助中,获得团队凝聚力.
合作交流式“学习共同体”旨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尊重每位团队成员,让每个成员得以发展. 数学学习共同体不是想要去除差异,正是由于成员之间的差异才构成了学习的原动力. 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
4. 教师指导分享评估
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并且处理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教师要观察、研究每个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 当然,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采用抓阄的方式来汇报交流, 这样每个人都可能抽中,所以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另外,老师应该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并在交流前以一些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明确交流的目的,从而在交流中解决自己在问题中遇到的困惑. 在全部同学完成交流以后,适当对学生的薄弱部分进行补充.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检查自己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这是对我们教学的检验. 而且,教师在这一阶段也能够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了解,这对后续教学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先学后教的形式,让课堂拥有无限潜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要对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表示肯定,特别是要对那些小组成员参与度高的学习团队给予表扬,强调团队的成績,让学生懂得:合作更重要.
总之,通过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能够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扬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的参与者,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