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审美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实践探讨

2018-01-09 10:58郝育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小学音乐

郝育红

摘 要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继承弘扬本民族文化成了课堂教学主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文化学习。尽管民族音乐教学方式各有千秋,但是音乐教师仍可从中借鉴一些优秀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进行授課,不断完善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其音乐素养。作为教育教学启蒙阶段,小学音乐教师要着重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美感,激发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其学习层次。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审美教学 多元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能够了解多元化生活世界,在缤纷多彩世界中培养音乐素养,建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简单化、趣味化、实用化、科学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世界,在音乐教育中提高其文化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和弘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进行音乐文化素养的熏陶,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作品中蕴含的历史积淀和历史情感。

1小学音乐审美教学多元化模式实践

多元化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式途径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课堂,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

1.1确立音乐审美的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教师要意识到,音乐教育应以提高学生审美为主。一方面,作为人类传递情感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和无形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相对于舞蹈雕塑等有形艺术而言,音乐则是通过无形的声响来表达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和认知。

另一方面,以审美为核心的观点也继承和发展了“音乐育人”的传统文化,古代教育认为“乐”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成人教育的最后一阶段。可见,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1.2凸显音乐审美的核心地位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单位要着重发挥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

其一,学校要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设立安排好音乐课程开设时间,既要让音乐课的课程设置时间处于学生精力充沛的时间段,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音乐作品魅力,体会其中思想内涵,又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一课不落地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坚决杜绝借任何理由占用音乐课程的行为。

其二,学校要加强相关环境建设,包括教室器材、教室环境等。因此在教学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可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

1.3拓展音乐审美活动

1.3.1多元化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音乐教学改革要注重本土化与多元化有机统一,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既选择本民族浓郁的文化特色内容,又选择其他民族国家的音乐材料。而这些教材不一而同都坚持人本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切实学生需要,注重其良好个性培养,从而让音乐教学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在丰富教学内容基础上,以学生兴趣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适当增删教学内容,从而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其音乐文化素养。

比如,在教授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时,教师可适当介绍鄂伦春族民俗风情和人文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鄂伦春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在学习完乐曲《勇敢的鄂伦春》后,加入钢琴曲目《竹马游戏》和《骑竹马》的赏析,让学生在不同乐曲中感受马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又比如在教授《捕鱼歌》时,教师在进行乐曲歌唱学习前可适当引入《老人与海》的故事,通过横向链接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感知,实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水平。

再如在完成《风铃》教学活动后,教师可适当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中有关风的常识,从而让学生通过寻找音源、制作音源的方式将对风的认知感受转移到声音艺术上。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认知风的常识探究活动,在课前让学生们收集有关风的常识,比如风的等级、预警信号等,从而让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积累安全防范知识。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在课后进行音源查找、制作,动手为各级风力的情景意境进行音响配应。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制作音源情况将其分为三大组进行演示,即轻风组、大风组、狂风组,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音乐汇编能力。

1.3.2多元化课堂氛围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形象生动的情景,从而将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中,通过音乐特有的魅力,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片、影视等各要素联系起来,并融入到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让其在情趣盎然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任务。

比如在进行乐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赏析时,教师可事先放映《红色娘子军》等相关电影片段,通过动画演绎帮助学生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音乐文化,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感受乐曲的魅力,体会乐曲所蕴含情感。又如在学习《彼得与狼的故事》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通过短片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容。

1.3.3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音乐课堂教授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而营造有趣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表演法、故事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在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下中进行音乐欣赏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我们爱老师》歌曲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们举办一个感恩教师联欢会,引导学生在会上演绎这首深情歌曲,并将其自制红花、贺卡献给自己喜欢的老师。

教师还可通过故事法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情境,如在学习《左手右手》学习时,可通过红红左右手引发的矛盾故事吸引学生们兴趣,既活跃课堂氛围,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音乐熏陶教学。同时,在乐曲学习环节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进行自编自演,通过自主编演“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拉拉手”、“拍拍手”的演示动作,结合自选打击乐器变唱边玩,营造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氛围。

此外,以往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时,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进行歌曲试唱,由于学生心里特点,提问法一般会造成其心理负担。而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变革提问方式,如在课堂中,教师可采取击鼓传花或抛绣球的方式,通过击鼓传花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请一名学生上前背对其他学生进行击鼓,余下同学则进行传花游戏,鼓点停止时红花传到哪位学生的手上就请该名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由此,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3.4多元化评价

通过针对性的评估,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情绪进行任务工作。因此,在音乐课程教授活动中,教师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比如,学习态度端正、倾听习惯良好,或者回答问题精彩准确、律动表现优美整齐等等。同时,在进行合作表演学习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估,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真正做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摸摸头、打节奏表扬的方式进行鼓励,或者以赞许的目光和微笑向学生示意等。总之,教师应该适时适量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变相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最大化引起学生共鸣。

2结语

音乐教育之路漫漫修远兮,作为合格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加强反思、创新教学模式,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渗透脚步加快,从而能够捕捉到学生音乐细胞,培养良好音乐素养,建立良好音乐审美,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伶俐.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5,3(23):53-54+59.

[2] 张玉梅.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7,11(06):109-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小学音乐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
提升人文修养,优化高中语文审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