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殿民
摘 要:高校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需求。本文基于赣南红色文化来构建高校师德教学体系,明确赣南红色文化主要分为红色歌谣、革命精神和革命诗词三大表现形式,并通过展开红色教育,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融合红色文化,培养高校教师良好风尚;依托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策略来完成高校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任务,旨在营造出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赣南红色文化;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
赣南红色文化中蕴含了革命精神和光荣历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民展开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资源。赣南红色文化属于物质性资源,不具有可再生性,需要做好相关保护工作。将赣南红色文化作为有利的高校师德教育资源,明确其表现形式,帮助高校教师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政治信仰。深入挖掘赣南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革命精神,在高校师德教育中传达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出师德教育的最大化价值。
一、赣南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战争,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而红色文化也在此阶段中产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融合了民族的理想,体现出民众对美好生活及高尚道德的向往。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多样,且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记载和传承。红色文化作为历史与现实文化的结合体,需要受到同胞的高度关注。在赣南地区,因革命历史战争而形成了赣南红色文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见证了我国革命历史发展。具体的赣南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如下:
(一)赣南红色歌谣
赣南红色歌谣是根据军民战地实际生活编写演唱而来的,反映了革命时期军民的现实生活,是珍贵的红色文化。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被解放的人民积极的参与到革命浪潮中,用实际行动支持革命,并通过歌声来宣传革命精神,赣南作为革命老区,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的赣南红色歌谣,其中兴国山歌传唱度最高。在革命战争背景下,兴国山歌得以传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背景,融入了新的内容。兴国山歌在赣南客家文化的渲染下形成了独特的赣南红色歌谣,延续了革命的主流思想和民众的热切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壮大。赣南红色歌谣作为赣南红色文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文化传承需要将革命故事作为有效教材来展开文化教育活动。
(二)贛南革命精神
赣南革命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即苏区精神,其作为我国革命精神之本源,产生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共产党转战赣南,并在瑞金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因此在赣南地区的红色文化历史悠久。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所凝聚的革命精神都为赣南文化提供了素材。基于赣南革命精神的树立,新中国政权得以建设,并培养出优秀的骨干人才,借鉴历史文化经验,产生深远影响。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下,赣南革命精神屹立不倒,其成为后期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指导。赣南革命精神是赣南红色文化的精髓,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并通过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给后人启迪。
(三)赣南革命诗词
在赣南革命时期,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创作了革命诗词,具有军旅色彩,也是赣南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赣南创作了九首革命诗词,广为流传的诗句有“风景这边独好”、“装点此观山,今朝更好看”。陈毅元帅在赣南地区经历了革命最艰苦的时期,因此其创作出《登大庆岭》、《赣南游击词》等诗篇。老一辈革命家在创作赣南革命诗词时不仅歌咏了赣南地区的壮美山河,还结合了当时艰苦的斗争状态,并反映出共产党人顽强的革命精神,传达出坚信崇高理想的状态。赣南革命诗词作为赣南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
二、赣南红色文化的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
(一)展开红色教育,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基于赣南红色文化展开红色教育,通过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来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高校师德教育体系。高校应该将师德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内容,并将其内容贯彻落实到教师发展的全过程中。通过融入赣南红色文化,展开红色教育,为提升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奠定基础。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加大,教师占比日益提高,教师作为高校进行师德教育的主体,需要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教育中,开设相关师德教育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述赣南红色文化具体内容,引发高校教师的共鸣,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高校需要对入职的教师进行赣南红色文化培训工作,将理论性的红色文化知识与实际参观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内化吸收,进而形成良好的红色理想和信念。红色教育作为促进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展开教育活动时,需要激发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要求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师德建设工作中来,引发情感的共鸣,更好的通过红色教育触动心灵。基于赣南红色文化对高校教师展开红色教育,促进教师师德建设应该使用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的方法,组织高校教师到赣南红色文化丰富的地区进行调研,让教师参观革命老区,对赣南地区的红色建筑、旧址旧居、红色文献等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亲身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当时的革命奋斗精神,通过文化的参观和讲解来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形成理性的认知,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融合红色文化,培养高校教师良好风尚
融合赣南红色文化,为高校教师创造出适宜的师德建设氛围,以此培养高校教师的良好风尚,推动高校师德教育体系的加快建设。在极具红色文化感染力的氛围下,高校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积极的参与到师德建设工作中来。赣南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有效的应用于高校师德环境建设中,形成重视师德的良好风尚。高校作为构建师德教育体系的重要主体,教师是直接责任人,融合赣南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内涵全面的融入高校师德教育体系中,有利于培养高校教师的革命精神。将红色革命精神的发扬程度作为评价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指标,鼓励更多的教师意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积极参与红色革命事迹宣传工作的教师给予表扬,对于违背师德教育建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在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中融合赣南红色文化,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以此培养高校教师的良好风尚。重视建设校园红色文化,创造出利于宣扬赣南红色文化的环境,以此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凝聚力,激发高校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责任意识。赣南红色文化历史悠久,继承和发扬了革命精神,这成为促进高校师德教育感染力的重要素材。具体丰富高校教师精神面貌、培养良好风尚的措施包括:设置赣南红色文化研究专栏,鼓励更多的教师踊跃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为推动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做出贡献;基于赣南红色文化开展艺术节,有效的展现赣南红色文化的魅力;利用现代化技术开设赣南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引导高校教师多加关注和浏览,并建言献策。融合赣南红色文化,培养高校教师良好风尚是推动师德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展示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理念,丰富高校教师的精神世界。endprint
(三)依托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
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情境性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中,有利于形象化的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全面展开。依托赣南红色文化资源,让高校教师近距离感受文化熏陶,通过对革命历史事件的了解来感悟共产主义精神,进而引发思考。建立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体验基地,让高校教师身临其境的感悟革命精神,并将体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应用于职业中,培养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对革命精神和文化内容的传承。依托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师德教育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止体现在教育育人层面,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传递出崇高的思想品性,并且获得社会的尊重。依托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资源素养。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高校教师对网络的使用率也有所提高,为全面落实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工作可以利用网络媒体,通过网络途径传达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以此达到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目的。例如:建立高校师德教育红色文化微博、开设赣南红色文化论坛、开设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微信平台。鼓励更多的高校教师进行关注,直接从中了解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由于当前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投入师德教育体系构建工作的精力有限,进而难以全身心投入,这也需要引起高校教育部门的重视。依托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深入调查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情况,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为高校教师提供生活帮助。高校需要通过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重辅助,激发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意识,自觉的为赣南红色文化的高校师德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三、结语
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高校师德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序展开需要明确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并从展开紅色教育、培养良好风尚、利用红色资源等角度出发,发挥出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化作用。促使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师德教育体系构建工作中来,提高自身的高尚道德和精神风尚。
参考文献:
[1]赣南医学院.红色文化闪耀赣医——赣南医学院用苏区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J].江西教育,2010(13).
[2]李井红.红色文化的社会地位与教育价值的探讨——以江西赣文化研究为例[J].神州,2013(5):17-17.
[3]钟英法,舒醒.江西红色文化内涵的哲学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7(3):38-43.
[4]朱红雯.试论江西社区原创红色歌曲队伍建设[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4-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