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09 13:58胡延群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十八大

胡延群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和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将其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巡视定位聚焦再聚焦,创新巡视方式方法,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巡视利剑作用不断彰显,党内巡视工作成效显著,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十八大;巡视工作;巡视利剑

巡视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和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探索了一条管党治党的有效路径,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

一、巡视定位聚焦再聚焦

巡视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焦点”随着实践发展在不断深化。中央巡视工作经历了“三次深化”,从一开始聚焦“一个中心”,突出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到紧扣“六项纪律”,突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再到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党的领导作用,强调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随着巡视工作的不断推进,巡视目标指向不断聚焦,巡视定位更加精准,抓住了管党治党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发现了大批有价值的问题线索。中央第一轮巡视聚焦一个中心,围绕四个着力,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被巡视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党的政治纪律、以及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问题。第三轮巡视增加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两个责任”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第六轮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作为巡视重要内容,再到第七轮强调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从中央第八轮巡视开始,“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取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九轮巡视“把政治巡视的要求高举起来”,再到后面几轮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关键少数,发现了一批突出问题和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形成了极大震慑和警示。越聚焦就越能彰显力量,巡视工作在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担当起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的重任。

二、全覆盖目标扎实推进

巡视全覆盖是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巡视全覆盖作出明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确保在本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党委要在一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十八届党中央共开展12轮巡视,巡视 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期实现对所管理党组织巡视全覆盖,共完成对 8362个党组织的巡视。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巡视工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体现了党内监督无禁区的鲜明立场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在推进对中央部门巡视全覆盖的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发现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灯下黑”问题,一些中管干部,也因此被立案审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苏荣、王珉、卢恩光等“大老虎”被揪出,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陽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重大案件线索,都是巡视发现的。巡视成为发现问题的“尖兵”、纪律审查的“前哨”。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巡察是巡视向基层的拓展和延伸。截至2017年8月底,各地共对15.57万个党组织开展巡察,移交问题线索14.4万件,立案3.7万人、党纪政纪处分3.2万人、移交司法2715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只有全覆盖,才能“零容忍”,巡视全覆盖本身就是震慑。

三、巡视方法不断创新

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巡视难题。一是实行“三个不固定”。党的十八大之后,建立了巡视工作组长库,中央巡视组组长不再是“铁帽子”,组长不固定,一次一授权,一次一任命,巡视对象不固定,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杜绝了定岗巡视可能滋生的利益共同体。“三个不固定”实际上是破除官员联盟的一种举措,尽可能切断巡视者和被巡视者之间可能的“公关”联系,也是对巡视组成员的策略性保护。二是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常规巡视是对巡视对象的全面体检。专项巡视主要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开展巡视,是对巡视对象的“靶向治疗”。2014年中央第三轮巡视首次提出专项巡视,2015年对央企开展分领域分行业的专项巡视,出现巡视“一拖二”模式,在对中央金融机构巡视全覆盖时,出现“一拖三”模式。专项巡视以问题为导向,形式更为灵活,哪里发现问题,哪里反映的声音大,就去哪里巡视,以发挥巡视和监督的最大效力,提高巡视效率质量,使党内监督不留空白,让心存侥幸者感到震慑常在。三是积极开展巡视回头看。从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开始,开展巡视回头看。首轮巡视回头看中,对已巡视过的辽宁、安徽、山东、湖南等4省杀了“回马枪”。通过巡视回头看督促整改落实巡视发现的问题,对没见底的问题“再了解”,对没发现的问题“再发现”,把巡视成果真正落到实处,释放出“巡视不是一阵风”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党内监督的韧劲。四是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之前,巡视组的工作方式为听取汇报、列席民主生活化、述职述廉会、来电来访、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走访调研等方式,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原先巡视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方法。更加突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中央巡视组将巡视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不仅仅调查被巡视人员当前所在的单位。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同时增加了“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拓宽了巡视发现问题的途径。第十二轮巡视中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通过“小队伍、短平快、游动哨”,提高了巡视的有效性。endprint

四、利剑作用不断彰显

一是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巡视机构,也赋予了这些巡视机构较大的职权,推动巡视机构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巡视工作不断取得一系列成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巡视机构的权威性越来越认可,震慑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二是进一步推进巡视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中央统一部署,全国一盘棋,从巡视进驻到巡视了解,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再到巡视回访,都有统一的规划。巡视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巡视的震慑作用,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同时,结合巡视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巡视规章制度。2015年、2017年两度修订修改巡视工作条例,为不断深化巡视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三是注重巡视成果的运用。用好巡视成果是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关键环节。十八大以来,严肃对待巡视反馈,力争做到件件有着落。被巡视党组织根据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共制定整改措施2.1万余条,建立完善制度3.3万余项,问责追责45万余人次,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减少了腐败存量,遏制住腐败增量。今年央视播出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和《巡视利剑》,通过违纪党员干部现身说法,具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党的十八大之后,中纪委打造全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及时公开曝光信息。公开巡視成果一方面增加了巡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反腐热情,赢得民心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广泛接受媒体和人民的监督,震慑腐败分子,进而实现巡视目的。四是重视党内巡视队伍建设。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巡视组是党中央直接派的,必须落实监督责任,切实加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十八大以来,严肃巡视纪律,严防巡视工作灯下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巡视干部队伍,更好地发挥了巡视利剑作用。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也是制度治党的成功实践。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好巡视这把利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宫玉涛、王志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新发展与新特点[J].理论与改革,2016.5.

[2]人民日报.锻造巡视监督利剑 探索自我净化路径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N].人民日报,2017-09-29(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八大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党风建设的机制性探析
十八大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动作用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新特征与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