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09 07:57王玉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外感熏洗体温

王玉红

荣成市中医院儿科,山东威海 264300

外感发热属于常见儿科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是发热、流涕等,寒证较多,热证较少,也可寒热症兼具[1]。此病常见治疗方法是给予退热药,但小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应用西药常会致使不良反应出现[2]。在中医理论中,此病主要的病因是外邪内感,治疗需以辛温解表为主,内服中药依从性不理想。对此,对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进行开展时,该院对中药足部熏洗的方法进行了应用,为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该次研究分72例患儿为两组,基于西药常规抗病毒、抗炎治疗,分别以中药足部熏洗、温水擦浴治疗,现将研究呈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因出现外感发热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进入该院治疗的患儿中选择72例,男女患儿分别有 34 例、38 例,6个月~5岁,均值(2.6±1.7)岁,发热1~3 d,均值(2.1±1.6)d,体温均值(38.57±0.27)℃。所选患儿外感发热均经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已将有曾经出现过热性惊厥、双足有溃疡或皮损、过敏体质、合并其他疾病等患儿排除。为方便研究,随机分72例患儿为各有35例、37例的常规组、中医组。客观性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研究可开展。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抗炎、抗病毒治疗,主要应用药物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基于此,常规组35例采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用40℃左右的温水进行10~15 min的擦浴。中医组37例接受中药足部熏洗治疗,药方:10 g青蒿,10 g香薷,5 g荆芥,加入4 000 mL水进行30 min的浸泡,煎煮至2 000 mL,将药液加入到保温足浴盆中,先取蒸汽,温度冷却至37~42℃左右时,对患儿足部进行10~15 min的擦洗。

1.3 观察内容

①判定疗效,依据《中药新药治疗指导原则》[3]:治疗24 h内,体温下降到正常状态,体温没有回升,其他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趋于正常,可见幅度较小的回升,相关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治疗后体温、症状均未见显著改善为“无效“。以治愈率+有效率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②对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 1 h(T1)、6 h(T2)、12 h(T3)体温进行测量与比较。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学统计分析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体温由(±s)进行,检验以 t进行,疗效由“[n(%)]“进行分析,检验以χ2进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两组疗效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3%,常规组是77.1%,组间对比明显中医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照[n(%)]

2.2 对照两组不同时段体温

治疗前,2组体温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0 min、1、2 h,两组体温均有下降,两组对比中医组显著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体温对照[(±s),℃]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体温对照[(±s),℃]

组别T 0 T 1 T 2 T 3中医组(n=3 7)常规组(n=3 5)3 8.9±0.6 3 8.8±0.8 3 8.0±0.3 3 8.5±0.2 3 7.5±0.4 3 8.1±0.3 3 6.9±0.5 3 7.5±0.6

3 讨论

在中医观念中,外感发热由淫邪、疫厉之气经口鼻、肌表进入到机体所致,在中医中被纳入“伤风““感冒“等范畴中,其中,风邪中比较常见[4]。小儿腠理尚处于薄弱状态,表气不固,加之对冷暖没有认知,不能够对冷暖进行调节,极易受到外邪的侵犯,使外感发热出现。外感发热最为主要的症状是发热,病机主要是邪气侵入后,郁遏于肌表,卫阳失宣导致[5]。因此,此病的治疗应该以解郁祛邪、宣通气机为主。熏洗属于常见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通过药液进行熏蒸与洗浴,可对腠理进行疏通、对风湿进行祛除、清热解毒等功效。对外感发热的患儿实施治疗时,我们对中药足浴熏洗法进行了应用,洗浴方子主要由青蒿、香薷、荆芥组成。香薷性温,归入到肺、脾、胃经中,主要功效是化湿中和、发汗解表,入肺经后,可通过发汗解表将寒气散出,入脾胃经后,可通过化湿、祛暑实现和中效果。荆芥辛微,归入到肺、肝经中,可实现发表散风的作用。青蒿性苦、辛寒,归入到肝、胆、肾经中,清热、解暑效果显著,常被应用在余热、低热不退的治疗中[6]。本方三味药和用,可实现良好的解表、祛暑、化湿功效,经熏洗,药力随着热气通过肌肤进入到体内,可对腠理进行疏通、对脉络进行调和,使气血通畅,从而使治疗效果实现。三阴交穴起源于足部,三阳经止于足部,有三百余个穴位分布,足部对上下、内外进行沟通、与脏腑肢节进行联络、对全身的气血进行运动、对气血阴阳进行挑中。经足部进行熏洗,可对足部的穴位产生刺激性作用,对全身经脉、气血的运行进行促进。另外,采用以上药方对足部实施熏洗,可经发汗将邪气驱出。同时,现代研究表明,足部熏洗可使温热效应扩充到足部的血管中,对血液循环进行促进,使散热增加。人体皮肤对外界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角质层、汗腺管口等实现,小儿角质层尚薄,经熏洗,药物可经角部角质层进入,使内治效果实现[7]。经皮肤吸收后,药物无需经肝脏进行代谢,不仅可使因消化酶作用导致的药效降低得到避免,而且可使药物不良反应减少。

该次研究,接受中药足部熏洗治疗的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3%,与接受温水擦浴治疗的常规组的77.1%对比明显较高,且中医组治疗后体温改善程度明显较常规组优越(P<0.05)。可见,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以中药足部熏洗实施辅助降温效果,可使患儿体温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下降,且安全性高,无需内服药物,患儿依从性良好。综上所述,对外感发热的患儿实施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对症药物治疗外,临床上可积极对中药足部熏洗的方法进行应用,以促进临床干预效果的提升。

[1]张琼,杨巧菊,张蕾,等.中药足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502-504.

[2]王媛媛,张晓春.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76-178.

[3]胡晓丹,解玲芳,凌蓉蓉,等.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2):3038-3040.

[4]覃玉芳.应用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7):34-35.

[5]陈晓.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5(17):42.

[6]赵永新,黄琴.中药外治法应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2017,11(2中旬版):39-40.

[7]杨贤芳.关于不同中药方剂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118.

猜你喜欢
外感熏洗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