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荣,黄永军
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滨州 256800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临床治疗中老年患者股骨、髋关节手术也随着不断增加。多数老年人往往同时存在骨关节系统以及心、脑、肺疾病,且器官功能不断衰退,在对其行手术治疗使用麻醉时,往往会导致其机体内环境、代谢出现明显紊乱,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引发心率加速,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及健康均会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具有较高要求。该次研究主要探讨在对老年患者行股骨、髋关节手术治疗时,选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90例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股骨、髋关节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者均有完整、有效的临床资料。排除伴有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贫血、心电图异常、肺肝肾功能异常、免疫内分泌系统合并症、曾使用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A组、B组。A组40例,性别:男 25例,女 1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6±2.4)岁,平均手术时间(3.4±0.2)h,平均液体总量(1668.4±321.6)mL,平均尿量(704±212)mL,平均失血量(583±212)mL。 B 组 50例,性别:男 30 例,女 20例;年龄:60~74 岁,平均(67.8±2.5)岁,平均手术时间(3.3±0.4)h,平均液体总量(1675.3±352.1)mL,平均尿量(697±245)mL,平均失血量(613±128)mL。 两组在患者一般资料构成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前,给予2组患者相同的药物及麻醉前处理:行手术前30 min给予患者抗生素,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连接好相关监护仪,行肘正中静脉开放,主要用于输胶体液或晶体液,然后行麻醉诱导。2组麻醉诱导:A组依次静脉注射0.05 mg/kg的咪达唑仑,0.3~0.5 μg/kg 的舒芬太尼,0.2~0.3 mg/kg 的顺阿曲库胺,0.2 mg/kg的依托咪酯,1 mg的长托宁。实施气管插管后,机械控制通气,将入氧的维持浓度为50%~60%,将呼吸频率控制在10~13次/min,对呼吸机参数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将PCO2维持在35~40 mmHg范围内。麻醉维持持续泵入5~10 mg/h的丙泊酚,七氟烷维持在1~1.5 MAC,同时间断性给予舒芬太尼、顺阿曲库胺维持麻醉。B组选择于L2~3或L3~4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然后注入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0.5%)混合液。首次给药剂量为3 mL,以患者具体测试平面结果作为根据根据,合理将剂量增加,控制麻醉平面在T6~S4间,待平面固定后给予咪达唑仑0.02~0.05 mg/kg强化麻醉。
分别于麻醉前、术后 24 h(T2)、术后 72 h(T4),分别抽取患者2 mL的外周静脉血作为标本。将标本送至检验室行血清hs-CRP检测。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工具,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使用(±s)、[n(%)]表示,相互比较行t、χ2检验。以P<0.05表示相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术后24 h,2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且组间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2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B组hs-CRP基本下降至术前水平,下降程度显著大于A组(P<0.05),见表1。2组均无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2组患者hs-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2组患者hs-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 A 组比较,b<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4 h 术后72 h A组B组40 50 0.74±1.64 0.54±1.73(4.03±3.11)a(3.74±3.15)a 3.58±2.32(0.59±1.44)b
当机体出现急性损伤或炎性反应后,hs-CRP水平通常会在4~6 h内快速合成增加,在24~48 h达到高峰,hs-CRP变化与机体应激反应存在密切关系,含量越高,表明应激程度也严重[2]。目前,hs-CRP已成为反映患者手术应激程度的一项可靠指标[3]。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分别对A组、B组患者行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后,2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但在术后72 h,B组患者hs-CRP基本能够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也有所降低,但降低程度显著小于B组,原因可能如下:①骨髓、骨组织中均有大量对hs-CRP合成产生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二而肌肉组织的含量较少,其浓度改变仅与损伤部位、程度有关,随组织破坏程度越严重,hs-CRP水平越高[4]。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将交感与躯体神经伤害性刺激传导产生阻断作用,同时可对迷走神经反射产生抑制作用,可对患者心理应激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对患者手术应激反应进行控制。③行静吸复合麻醉仅可对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对大脑皮层投射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无法对痛觉神经传入冲动进行有效阻断,因此,只能通过增加全麻药物剂量的方式来实现对应激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但结果通常是应激激素分泌未能得到有效减少,无法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5]。
由此可见,在对老年患者行股骨、髋关节手术时,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更好对患者术后应激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恢复。
[1]王振宇,彭红军,陈思,等.依托咪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肌钙蛋白I和超敏 C反应蛋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12(z1):540-541.
[2]应婷婷,叶永青,彭文勇,等.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SE、S-100β、内脂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7(13):413-414.
[3]任为联.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6(12):106-107.
[4]张艳杰,王俊莲,刘新蕊,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5):88-89.
[5]刘子嘉,虞雪融,邹肖爽,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策略与围手术期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15(3):8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