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
中江县中医院普外科,四川中江 61810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手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类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应用增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术后并发症,比如说深静脉血栓,已经成为当前腹腔镜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在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中非常多见[1]。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非常严重,患者体内产生异常境界的深静脉内血液,导致管腔受阻,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肺栓塞、血栓后综合征等疾病。在发生肺动脉栓塞之后,必须要借助下腔静脉滤器来治疗[2]。该文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 18~52 岁,平均年龄(33.8±5.2)岁。 这些患者中,胆囊切除术28例,子宫切除术17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2例,阑尾切除术33例,其余10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病情进行密切的关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去聚治疗等,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干预护理需要贯穿在患者治疗全过程。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向患者讲解在床上适量活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从饮食等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在手术过程中,在上肢静脉进行滞留针穿刺,约束带松紧度适中,做好对手术时长的控制,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手术,则需要对手术床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头低足高位。对腹腔镜气腹进气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保证压力在适宜的范围。在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的下肢状况以及各项身体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和检测。通过按摩下肢等方式实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对两组患者的下肢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评价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状况,建立相应的评估表,每天做好对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曲张等情况的记录。借助多普勒彩超对患者的栓子发生率以及栓子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患者术后下肢临床表现状况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临床表现对比
患者术后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对比
腹腔镜手术选择的是全麻,会导致周围静脉扩张,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另外,麻醉药物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凝血药物的活性[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患者痛阀点低,对疼痛状况较为敏感,缺乏足够的忍耐力;②置留针穿刺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静脉血管壁受到损伤;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脱水等症状,血液出现浓缩,浓度上升,血液粘稠度增加,非常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④如果患者存在高脂血症,那么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血液流动速度,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的可能;⑤患者如果存在高血压、肥胖、高龄等状况,也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
该次研究表明,在术后下肢临床表现方面,观察组患者下肢异常总发生率20.0%,对照组患者下肢异常总发生率52.0%,观察组患者下肢临床表现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方面,观察组患者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干预护理在预防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下肢状况,降低患者栓子脱落率和栓子大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张海燕.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6):433-436.
[2]朱宝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4):416-418.
[3]石艳利.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235-236.
[4]孙霞梅.探讨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