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写作微课程谈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

2018-01-08 09:27杨卉
江苏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当下,写作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学校和教师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开发写作微课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开发课程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更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其自身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写作微课程;课程开发能力;具体案例;课程建设;课程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3-0022-04

【作者简介】杨卉,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210024)教导处主任助理,一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综观当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倡导学生写出“本色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写作教学资源,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写作微课程。在写作微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建构了新型的写作模式,并尝试着改变课堂对话结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在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笔者发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一、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内涵与表现特征

(一)课程开发能力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然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有专家认为,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学者认为,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基于自己的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求变求新的心理特质、教学经验及其对社会和学情的感知,重新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与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的一种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基于学情分析,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开发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具体语文教学实践时所展现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精神成长及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程开发能力的表现特征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语文课程开发能力至少可以集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生活实践,注重实践积累,注重整体考虑,注重内容整合,注重有效改进。只有知行合一、行思并进、学思并重,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课程。二是儿童性。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独特的时期,在这个独特的时期里,丰富的语文课程可以带给儿童别样的学习体验。因此,着眼于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的课程开发,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是文化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升文化品位。因此,课程开发的整体设计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四是创造性。我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广雅》中说:“创,乃始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有“创”的意识、“创”的勇气,更要有“创”的智慧。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大的创造工程,只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有效资源,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开发新颖而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二、写作微课程具体案例及其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要求

(一)写作微课程具体案例

1.古诗词创编微课程。

开发创编古诗词这项写作微课程,是受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王立春《跟在李白身后》一书的影响。和很多改编经典古诗词的现代诗不同,王立春老师的改编更注重讲述诗与人的故事。受此启发,我们带领学生搜集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开设了为期一学期的古诗词创编微课程。下面是一个课堂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创编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是诗人张继眼中的景、抒发的情。如果让你来创编,想一想,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角度?

生:我想以读者的身份,以和张继开展对话的形式来进行改编。

生:我想将自己当作张继,写出我的所思和所想。

生:我想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写出我眼中的景和人。

师:读诗也好,写文也罢,最可贵的是能在文字间投射出自己的影子。穿越时空和诗人对话,让我们与诗人的心在同一频率跳动,也许这就是心灵相通的意思吧。

与其说是创编古诗词,不如说是开辟写作新模式。课堂里,笔者发现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你来我往的多元对话场中,与诗人对话,与王立春老师对话,与诗的环境对话,与不同情境中的物件对话,与有相同或不同感受的学习同伴对话……这样的多元对话,既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自己。对话存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学习空间里却又显得界限模糊。在多元对话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学生、编者俨然成为彼此的学习伙伴,自然地对话,自主地诵读,自觉地创作,自由地表达。古诗词创编让学生的写作视域拉宽了、放远了,让他们交流分享的方式真实可触了。这样的写作微课程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

2.游戏作文课微课程。

游戏作文课这一写作微課程的开发,源于苏教版语文四下中的作文“记一次体验活动”。同为体验作文,我们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换“当妈妈角色体验”为“单手剥橘子游戏体验”,开发了“单手剥橘子”游戏作文课,鼓励学生写出更多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文字。在游戏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细微的体验时刻,鼓励学生写好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从而收获更多的活动体验,丰富写作过程。请看课堂教学片段——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