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贵
摘 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因为学生在探究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组织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合适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氛围。主要分析了探究教学这一模式在高中美术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究学习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意义策略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因此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的意愿,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如今大力提倡培养的目标之一。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由于高中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教学中,学校大都是把考试的科目作为重点学科,而考试不涉及的科目就简单的一概而过。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因此在面对众多的科目的时候就会感到困难。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术等平时被认为的“副科”就很少受到重视。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育者,高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不能仅仅关注文化课的教学。
但是在实际的美术课上,很多教师都是采用文化课的讲解方式,简单地利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美术课的魅力。所以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就逐渐被广泛的利用。学生不再仅仅听教师讲解,而是可以进行自主的探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形式,加深对美术的了解。
例如:在讲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一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一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随后自行理解这一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事实上,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通过自己认真的观察,找到问题,自己去探究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为了实现探究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并且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教学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加深互相之间的交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1.创造探究环境
想要进行探究教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环境中去,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探究环境。利用一些身边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投影仪等,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氛围。多媒体所展现出来的一些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探究,有效地营造出探究性的环境。
2.引导探究学习
学生的探究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使学生善于去发现身边的美好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视频或者是影片来促进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解关于山水派的绘画时,教师通过讲解这一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的有关故事,比如齐白石等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产生对这一学派的关注,或者可以通过一些音乐的搭配,形成音乐和山水画的意境情怀,充分吸引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3.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并不仅仅是讲解知识的,还要善于组织一些美术活动。有一些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当时的现状,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探究氛围。
例如:在讲解《格尔尼卡》时,教师不需要自己将当时的创作背景详细地进行介绍,这样会使得学生失去耐心,且效果不佳。因此要组织学生自行對当时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调查清楚,让其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感情以及作品的寓意。
4.对探究进行激励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的,因为任何的探究都是学生主动去获取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过程,期间需要经过很多的思考活动。因此,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学生如果通过自己的探究对问题进行了解答,那么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给予表扬或者是奖励。
比如,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绘画比赛中表现良好,那么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5.发挥素描的基础作用
因为在美术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观察一些作品虽然能够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只有经过自己动手的实践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进行素描的作业时,会自己揣摩素描的具体要求,设计绘画的过程,这也是另外一种探究学习。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正旭.美术理论教学及其预设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11(5).
[2]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