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知识点衔接问题探讨

2018-01-08 12:58黄雪军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衔接问题策略教学

黄雪军

摘 要:初高中物理在内容和教学上有很大差异,许多在初中物理成绩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后物理成绩开始走下坡路。这一现象说明初高中物理教学就知识点衔接时出现问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并不高。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初高中物理知识点衔接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有助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策略

学生刚进入高中,在进行物理学习时,难免会不适应。这是由于高中物理在教材内容上与初中物理有很大区别,知识点更难理解。除此之外,高中物理侧重于实践,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因为初中物理更重视知识点的记忆与计算,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不高,这就导致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学起来难。下文具体分析了影响初高中物理教学顺利衔接的因素。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材方面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学要求和目标上有所不同。初中物理更加重视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物理教材中的定理和物理现象规律,因此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得到好成绩。在教学中会探究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物理现象,而且物理现象探究过程比较简单,学生并不需要探究现象产生的本质,只需要了解表面就可以。在教材的设计上,初中物理课本趣味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物理教学重视物理人才的培养,教材难度较大,理论与实践能力要求高。物理实验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采用实验、分析、计算等方法得出探究结果。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积极思考物理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因为高考需要选拔高素质人才,使得高中物理学习难度依然较大,这就使得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衔接更加不顺利。

2.教学方法不同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物理教学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同时物理教材难度比较小,教学要求较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必担心课时问题,对相同知识点多次讲解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由于教材中的物理实验对场地、器材等要求比较低,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多进行实验,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此同时,物理课后习题往往比较简单,题量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而高中物理教材知识点难度大、要求高,使得课程安排比较紧,教师在课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回顾和记忆知识点。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想学好高中物理是很难的。高中物理侧重实践,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对学生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而且高中物理课后习题量大、解题难度大,题目类型多种多样,不仅考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和定理。

二、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衔接的措施

1.促进教材内容衔接

在现阶段的初中和高中物理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知识点是相似的,区别就在于初中教材介绍得不够深入和具体,而高中教材就比较全面。因此在初高中物理教材中,还是可以找到衔接部分的。首先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找到这些衔接部分,找寻合适的方法进行衔接,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紧密连接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初中阶段有的知识点已经学过,受学生学习习惯和初中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思维定式的形成不利于高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无法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弄清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时先介绍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逐渐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例如,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重力这个知识点,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了解初中教材对重力的介绍,分清哪些内容是属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哪些属于学生没有学过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利于提升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初中物理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好公式和现象原理就可以解题。而高中阶段在研究物理现象时需要更强的思考能力,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对知识点加以深化,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增强其思维能力。

2.促进教学方法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许多初中生在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和高中教学方法不匹配,物理成绩逐渐开始下滑。由此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初中教材内的实验比较简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不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教学时除了完成教材内的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这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理解力,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研究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处理方式。物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例如图像法、類比法等。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充分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由于高中物理解题考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利用图像法画图处理,有利于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上课很认真,能听懂教师讲述的教材内容,一旦做题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应该注意传授解题方法,逐渐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学习方法往往受教师教学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研究和实践高效的教学方法。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物理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物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应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物理学习。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养成知识归纳整理、动手操作实验的习惯,同时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首先在每一节知识点学习完之后,学生应该及时归纳分析知识点,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比较,然后融合在一起,总结学习经验及感想。例如,在学习完摩擦力之后,可以要求自行设计有关摩擦力的实验,选择研究方法,并及时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存在思维定式,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给出答案,学生往往无法很好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给出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对以往类似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答案。在解题时,学生需要认真分析题目,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解题时需要保持严谨态度,不能忽略掉细节部分,注意解题的逻辑性。解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除此之外,教学时还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操作的习惯。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实验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学生可操作性强。因此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物理实验,逐渐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就目前而言,初高中物理教学在教材知识点衔接上还不够好,教师需要从教材和教学方法入手,分析影响衔接效果的因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保持沟通,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增强物理教学以及学习能力。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原因,提出教师应该促进初高中教材内容和教材方法的衔接,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便于应对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刚.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4(8):119-120

[2]尹志楷.关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探讨[J].学者(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6):126-127.

[3]李静.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5):87.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衔接问题策略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