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郁郁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高速发展,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对于教育中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加大了关注力度,并且想要将此确定为自己国家未来教育素养的基础。就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语言,并且引导学生规范化学用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化学能力以及价值观。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基本分析
1980年左右,相关学者提出了“化学素养”这一个新型名词,可是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对于“化学素养”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化学素养”应该包括两个水准,一种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另外一种是在化学学科的学习开始就需要进行的基础专业训练。
“核心素养”是指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最中心的文化素养。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只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部分,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需要在学习生活中必备的。初中阶段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只占据化学学科的一小部分。而且初中阶段是为了以后化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化学的教学并不是教育的单一目标,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能够充分学习和利用的化学知识。这样会给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对相关的化学知识不断分析和判断,进而挑选出适合学生的知识。学生的个体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基础培养,对于初中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不久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重点不能单单集中于教学的深度,而是要严格落在中心上,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学习化学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
化学的“核心素养”不单单是体现在单一的知识点上面,它是一个多重纬度的展现,知识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养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三个方面综合在一起才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最终的“核心素养”,这样才是实现人们的“核心素养”目的。
1.将化学实验带入课堂
有些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这是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一种错误思想,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同时要具有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掌握实践能力,对于初中化学课程来说,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为特殊,许多化学知识仅凭老师讲是无法让学生明白的,需要依靠化学实验,初中化学老师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加入化学实验的环节。比如,在初中化学中,有一个知识点为氧气的制取,教师上课时如果只是将课本上的操作流程讲述给学生听,学生是无法理解的,也难以将其记住,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实验室,讓学生根据书上的步骤,自己制取氧气,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实验,就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仅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采取的都是教师一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唯一的互动就是课堂中的提问环节,而在提问环节,课堂的气氛十分严肃,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符合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3.在化学课堂中加入游戏环节
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化学课程本来就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加入游戏环节。比如,化学知识大比拼,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化学知识竞赛,对获胜的一组进行奖励,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轻松掌握了化学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意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所推出的终身学习理念
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很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国家也已经就“核心素养”提出了指示,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中,需要特别注重知识、能力以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的各项内容充分研究并加以学习,进而使教学策略能够得到充分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硕,靳莹.基于科学本质的HPS教学实践:初中化学绪言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5(36).
[2]杨海波,戴惠,刘电芝,等.初中化学学习策略运用现状及其因果分析[J].化学教育,2014(35).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