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碎片化时代应运而生,这使得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受到猛烈冲击。在碎片化时代,历史教师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胃口,学生们往往期待能够在课堂上得到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文化盛宴。这就要求每一位历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活到老学到老。
关键词:碎片化时代 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
碎片化概念的提出,是由研究后现代文化的学者提出来的。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碎片化是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基本形态”[1]。碎片化时代具体而言是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被割裂的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只重视结果的传递,这就使得大量读者只重视结果,而不在意过程。碎片化时代的出现,与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加上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提供了全新阅读平台”[2],这些阅读平台往往以移动终端的形式来展现自身的强大,手机、ipad、Kindle等的出现,为人们获取大量信息提供了方便。毫无疑问,人们是没有精力去搞清楚每一件事情的缘由的,这就要求人们在面对纷杂信息的时候,要学会有选择性的去浏览。浏览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信息,更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
碎片化时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内容的碎片化,二是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在碎片化时代来临之前的社会,信息交互量远远比不上现在,那时的人们内心往往还有些许的闲暇时光去静读各种信息。但是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导致许多阅读内容呈现碎片化的形式,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正在加快,在快节奏下的生活中,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剩下的时间被生活琐事占据,人们也很难有完整的阅读时间,因此碎片化阅读可以使人们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丰富自己,这也大大降低了阅读的时间成本。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使得人们能够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这也是碎片化阅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二、碎片化时代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在当前的历史课堂中,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仍旧是是历史教师的口头讲授、学生的听讲与课后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碎片化时代,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要求。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过去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往往靠的是一本教材,一本学案和一份课堂笔记。但是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学生们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而在课下通过上网的方式,去了解个更多的相关历史史实。这就要求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在课下寻求真知的途径。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虽然给历史教学模式带来一些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有利有弊,需要历史教师区别对待。了解碎片化时代的特征,掌握应对碎片化时代的方法,教会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历史的方法,俨然已成为时下历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几种应对碎片化时代的策略。
首先,督促学生整理好课上所学历史知识。在面对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珍惜历史教学所拥有的唯一一块学习的“非碎片化”阵地——历史课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所要扮演的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独裁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放在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在历史课程中要把握学习历史的主要线索,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进行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历史是研究自古至今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演变过程的一门科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割裂历史,离开整体空谈部分是无法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的。
其次,在面对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在碎片化时代下可谓是大放光彩。以高中学生为例,可以在课下给高中学生布置观看优秀纪录片的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电影制作越来越有能力展现气势恢宏的原始历史印象。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应运而生,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世界历史》、《中国通史》、《大国崛起》等。除了历史紀录片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学习网站,比如“历史风云网”、“中国儒学网”等。还有许多与历史教学息息相关的电视栏目,最出名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栏目。这些多媒体影音资源可以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使用,充实学生的碎片化时间。
最后,历史教师在针对学生碎片化时间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活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碎片化的学习要求,改进历史教学的评价模式,避免评价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单一化和分离化”。这样学生就能在老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因碎片化学习所获得成绩的满足,进而继续优化自身的碎片化学习过程。
面对中学生的历史碎片化学习,已经发展成当下历史教学的新趋势。碎片化历史教学模式,对当下历史教育提出新的挑战,这一新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应对。总之,“我们生活在碎片化的时代,应该妥善处理好碎片化资源,构建自己的认知网络”[3]。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庆凯.“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249-250.
[3]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3):3-13.
作者简介
顾世勇(1990年2月),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