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娅乙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题时,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正确的解答一些易错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他们数学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典型易错题进行分析,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典型易错题 纠正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水平较差,思维能力较弱,这就使得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要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学生不在同一种题型中再次出现错误。下文就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易错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一、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产生错误的主要表现
1.由于概念混淆而导致的错误
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概念以及定义需要学生去进行理解,而概念又是非常抽象的,而且是较为普遍的想法,所以一些含义较为相近的概念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搞混淆,会导致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受到一定的影响[1]。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一些学生因为概念混淆而导致解题错误。
如,1.68kg的黄豆能够榨油0.55kg,那么1kg的黄油可以榨油多少千克?榨1kg油需要多少千克的黄豆?在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直接用1.68去除以0.55,最后得出1kg黄豆大概可以榨油3.05kg,再用0.55去除以1.68,最后得出1kg油需要0.33kg的黄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不够理解,他们对于将什么东西平均分,与平均分成几份的概念混淆不清,所以在解题之时,只有胡乱的将这两个数字进行相处,这样就导致错误的产生。
2.由于审题的不认真而导致的错误
在解题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所以经常会忽略题目中的一些信息,进而使自己的解题方向发生了偏差,最终造成题目的错解。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明明是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审题不当,进而导致题目的错解,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如,为了提升我国居民节约用电的意识,某市区对居民生活用电的计费进行了改革,采用了阶梯式计费的方法,具体收费标准如下:当度数在0~50度的范围,计价标准为0.53元/度;当度数在51~200度的范围,计价标准为0.61元/度;当度数在200以上,其计价标准在0.69元/度。小明家九月份的用电量为270度,那么他家九月份应该缴纳电费多少元?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直接用270去乘以0.69最后得出答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学生在审题之时出现了认知偏差,他们没有领悟到阶梯式计费的真实含义。事实上,270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50度、150度以及70度。所以这道题的解法应该是50X0.53+150X0.61+70X0.693=166.3(元)。
二、导致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
1.心理方面的原因
(1)解题时的心态较为急躁
因为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所以一些题目就较为复杂,在面对这些复杂的题目时,学生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变化,会因为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而容易情绪化。如果是在考试期间,如果长时间解不出題目,就会造成他们紧张,进而出现审题错误,导致题目出现误解[2]。
(2)思维不够灵活
现如今,小学的一些数学应用题变得越来越灵活,需要学生深入到题目内部之中,去挖掘一些隐藏的信息,这样才能够有可能对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然而,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思维不够灵活,所以一旦遇到一些非常灵活题目,他们就会感觉无从下手。当然,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与否,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联系,许多学生之所以在解题时出现各种失误,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他们的解题技能不足。因为对基础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所以在解题时很容易出现因为概念混淆而造成解题错误的现象。
3.纠正策略
(1)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其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解题错误,甚至连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都不能够正确的解答,着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够良好所造成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1)认真审题的习惯、(2)认真计算的习惯、(3)认真检查的习惯等。这样一来,只要是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那么就不会这么轻易的失分。
(2)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在苦苦思索而不得之下,如果产生了顿悟,那么他们就会变得兴奋、激动,进而形成一种冲动的心态,这样就导致他们的记忆冲淡,会陶醉于自己的成就之中,进而忽视了检查。许多学生之所以出现解题失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忽视了检查[3]。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要对学生进行反思性的教学,让他们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档案”,并在下面记录自己解题失误的原因。比如,上文中所述的应该概念搞混淆而导致解题错误,学生就要在日记本上记录两者概念的异同,这样就能够使他们避免以后重复犯错。
结语
综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改变学生在易错题中犯错误的现象,就需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汤春燕.典型错题库:小学数学教学新资源[J].上海教育科研,2015,05:80-82.
[2]黄桂梅.农村初中学生数学作业有效纠错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7:138-139.
[3]顾宪聪.主动应对共同成长——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2,14:46-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