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鑫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发展,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更加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本文对如何结合分层教学模式,来优化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式方法上面具有着差异性.初中数学课堂如果按照统一结构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进度等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在初中课堂中出现学生无法充分掌握知识点、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积极性等现象,教师可以适当、科学地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制订出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初中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不仅能够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更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从学生、课堂、课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层教学.
一、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正是从小学的基础阶段到抽象数学的转变时期,在这个阶段,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具有差异性,而且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能使学习情况良好、基础知识掌握较充分的学生能够得到提升,也能使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能跟上课程进度,更充分地掌握课程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之后,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更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测评结果来估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也可以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积极性、智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A组学生是对知识掌握充分的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较好,有更高塑造性的学生;B组学生是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学习较为主动的学生;C组学生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平时学习积极性较差,有较高提升空间的学生.其中A、C小组可以适当控制人数,B组学生可以在班级里占据较大比例,三个小组的人员可以在定期的测评考量后进行调整,优进劣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积极性.由于分组性的教学容易导致最低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畏惧防备心理,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进行鼓励,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使其进入更高层次的小组.
二、对课堂知识进行分层教学
课程中的学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掌握的基础性途径,教师如果按照一体式的教学方式会让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拉大差距,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平衡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可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的备课,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对于学习情况较好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扩展性、难度系数较高的提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于学习情况较差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基础性的知识提问,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此方式更能提高课堂教學的效率,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对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可以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进行分别提问.例如,可以向A组学生提出更具有空间性、抽象性的问题,在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之后能够扩展其空间思维能力;对于B组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能基础性地运用课堂基础知识,延展到一些基础的空间几何图形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举出实例;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知识的巩固完善.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教学
数学学科,更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之中,因此,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布置合理科学的课后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更加深入的掌握,以及更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针对A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系数较大的习题,可以引入相关的数学竞赛考题以及思维扩展练习题;针对B组学生,则没有必要布置难度较大的题目,而是更能完善其知识体系的习题;针对C组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习题,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之后,可以对A、B小组布置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求另一边”等需要进行综合判断的题目,而对C组学生则可以布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3和4,求斜边长”等较为基础的题目.
总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考查每一名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订更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分层计划,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应该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