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秋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文化等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和媒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必然对学术期刊出版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那么,学术期刊出版行业应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将挑战转化为学术期刊可以把握的重大机遇,实现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事实上,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核心在于创新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经营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0.002
中图分类号:Z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0—0014—06
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展示和推广的重要阵地,是文化的精髓部分。学术期刊改革与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息息相关,且一直在被推动和完善中。以科技研发、信息传导为核心内容的互联网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显示了国家对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殷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已经辐射到各个产业。互联网技术对学术期刊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其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术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这一现实情况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即时性、新颖性提出更高要求。其二,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互联网对信息的传播数量是以往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的数十倍、上百倍。信息量的增加,对学术期刊在学术信息筛选、甄别提出严峻的挑战。其三,互联网技术在学术期刊出版行业的应用,使得学术期刊工作人员是否了解、掌握互联网技术成为衡量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其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术期刊在提升自身影响力、扩大品牌效应方面获得了有力渠道,但同时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对学术期刊的信誉维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学术期刊存在失信行为,则该行为的负面影响将会迅速传播。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之下,学术期刊行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必须创新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
一、前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评价与反思
互聯网时代,学术期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积极对传统出版进行扬弃以及适应数字化出版的新业态。从出版发行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学术出版行业之前,学术期刊出版主要以纸质书刊作为学术信息的载体。这一学术期刊传播载体具有信息承载能力有限、时效性差的缺陷。同时,作为学术信息记载依据的纸质学术期刊,具有极易损害、模糊的缺陷。人们对学术期刊产品的否定更多地是否定落后、错位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以及市场供给的模式。上述缺陷的存在对学术信息的留存、传播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一)从经营管理目标来看,前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经营目标往往只局限于期刊业内业绩是否优异,缺乏对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标准的认知。在现代社会,学术期刊行业不仅仅应当注重行业内业绩增长及评价,更应当关注学术期刊社会效益的追求。学术期刊是以传播和记载学术作品,推进和繁荣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行业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学术、科研综合实力的体现。学术期刊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一国学术、科研水平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可以说,学术和科研决定一国学术期刊行业的发展水平,良好的学术期刊发展行业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学术、科研的迅速发展。实践证明,科技发展水平领先的国家,其学术期刊行业的发展水平亦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为国家科研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优质平台,创造良好环境是目前评价学术期刊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准。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制作、作品传播均离不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影响,坚持以学术期刊发展增进社会效益为原则,推进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是必须纳入学术期刊发展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从出版模式来看,前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出版完全依赖单一的、纯粹化的单一平台、在这一时期,学术期刊的出版材料的收集、编辑、制作等期刊形成环节已经难以具有独立性。尽管如此,分工协作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单一平台模式下,学术期刊无论在稿件选择、编辑及期刊最后制作,都难以进行创新。在单一平台模式运作之下,期刊的选材往往对期刊的编辑及制作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制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三)从学术期刊的售后服务及营销手段来看,前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的推销手段单一,销售对象基本为高校、科研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难以成为学术期刊销售的主要对象。由于销售渠道的过于单一,直接导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传播力受到局限,使整个社会接触学术作品的机会大为降低,进而影响了学术作品的传播。可以说,学术期刊推销手段的单一性不仅影响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亦会对整个社会的学术传播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概括而言,前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存在出版发行技术落后、经营管理目标单一、出版模式僵化、营销手段固化等四个方面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学术期刊上述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互联技术的发展又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难得的契机。因此,互联网时代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必然能够使学术期刊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理念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学术期刊在新的时代下实现传播知识、繁荣学术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经营应当具有挑战性、灵活性和时效性三大特征
1.挑战性是指学术期刊经营过程中面临来自各方的竞争,其经营发展面临相当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由此带来的影响便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获得信息的速率显著提升。人们对获取信息渠道的选择更加具有自主性和自由性,人们对信息内容和类型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进行选择性接受。信息对人的个性化的塑造将发挥更大作用。信息的个性将在为人们服务过程中更加凸显。由于人们获得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加,就学术信息而言,人们获取学术信息的渠道亦大为增加。学术期刊不仅仅是人们获得学术信息的唯一渠道。在前信息时代,学术期刊建立起来的提供、发布学术信息及学术成果的统治地位受到信息多元化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在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已经具备相当的个体性和分散性,个人、法人及特定组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将获得的学术信息以及个人创作的学术作品通过网络予以传播、公开发表。学术信息传播及发表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一方式传播的信息以及发表的学术作品只要具有真实性、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要求即受到法律保护。
以学术信息传播、学术成果发表为主要业务的经营主体,自媒体以及网络经营媒体进入学术信息传播以及学术作品发表的领域,必然会对学术期刊的经营带来冲击和挑战。
2.灵活性是指学术期刊在经营过程中讲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打破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单一、僵化的束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学术信息获得、产生以及学术成果的形成过程中,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学术信息的及时性、新鲜性,对学术信息需求的品味明显增加。同时,信息来源的增加使得学术信息的汇总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根据个人生存条件、环境及个人偏好的需求对学術信息具有不同的需求性,个性化信息应运而生。学术期刊面对不同服务主体提出的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多样化的需求,学术期刊应当建立起较为灵活的、适宜不同服务主体需求的经营模式。
3.时效性是指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应当以先进技术为指引,适时调整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从而使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学术期刊的核心宗旨在于学术信息的传播及学术成果的推广,任何学术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均具有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学术信息传播和学术成果的形成均是为了解决其所处时代的现实问题。因此,学术信息的传播与学术成果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定的时代赋予学术信息的传播以及学术成果的形成以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时代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时代需求,而不同的时代需求为学术信息的传播及学术成果的形成指明了发展方向。时代的变化注定了学术信息传播及学术成果的形成亦随之发生变化。可以说,时效性是学术信息传播以及学术成果形成的本质特征。学术信息传播以及学术成果形成本身具有的时效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同样应当具有时效性,学术信息传播以及学术成果形成的时效性必然传递给学术期刊经营。
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时效性,首先,学术期刊应当凸显经营模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学术期刊经营服务的对象为学术信息的受众及学术成果的获得者。如何吸引这一群体并使这一群体能够信任某一学术期刊并形成长期的服务关系是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这里涉及学术期刊在设定自身经营模式过程中如何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问题。此时,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颖性、变化性之所以在学术信息传播及学术成果形成过程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原因在于学术信息以及学术成果本身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征,其几乎不存在趣味性、娱乐性的因素。学术信息的受众以及学术成果的获得者在长时间的学术信息接收以及学术成果获取过程中难免形成厌烦及乏味感。此时,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新颖性、变化性能够有效缓解学术信息受众以及学术成果获得者的厌烦及乏味感。此种情况下,学术信息受众以及学术成果获得者更容易被这一期刊的经营模式所吸引并与该学术期刊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此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新颖性、变化性为学术期刊赢得广泛的生存空间,间接推动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其次,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应当凸显多样性。经营模式的多样性是由学术信息受众以及学术成果获得者的需求所决定的。同时,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多样性亦是学术期刊市场化经营的内在需求。依靠网络平台、实体书店等多种经营依然成为学术期刊经营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多样化能够为学术期刊的发展赢得更加广泛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具有挑战性、灵活性和时效性三大特征。这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变革指明了方向。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如若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既有的学术期刊经营理念,从而推进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转变,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学术期刊经营理念的转变方式
1.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术期刊单位作为学术信息发布以及学术成果发表的平台,亦是参与市场行为的法人主体。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2012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这三个政策性文件对于学术期刊单位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市场化成为学术期刊未来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由此断定,学术期刊市场化是学术期刊未来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总体发展目标为实施供给侧改革。学术期刊作为参与市场行为的主体,应当把握这一市场发展动向,进一步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使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与学术期刊网络化改革相并行。学术期刊作为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是学术信息及学术成果传播及提供者,其应当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摸清市场需求的现实状况。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学术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学术期刊供给改革的目的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生产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学术期刊做大做强,能动地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起到引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期刊虽然在市场化经营中应当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但是并不意味着学术期刊在适应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学术期刊作为积极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亦会对市场需求起到积极的型塑作用。学术期刊在学术信息传播以及学术成果出版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同时,学术期刊在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交易行为过程中,仍然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在学术信息传播、发布学术成果过程中,必须坚持符合国家、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政治原则以及一般伦理习惯。对于违反上述原则的学术信息、学术成果,学术期刊有坚决抵制的义务与责任。对于低俗的、以违背国家政治原则、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需求应当坚决予以抵制,更不能为了获取利润而对这些需求予以曲意迎合。也就是说,市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并不意味着学术期刊完全放弃其自身所固有的社会价值。学术期刊应当对市场需求有所取舍,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并不等于学术期刊在经营过程中以市场需求唯马首是瞻。
2.以提高学术期刊质量为办刊宗旨。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信息、发布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在市场化、创新经营模式过程中,应始终以提高期刊质量为期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宗旨。学术期刊在参与市场经营过程中,与不同的市场进行竞争,学术期刊能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需要以学术期刊的质量加以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好坏,决定学术期刊未来的命运。可以说,学术期刊的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对学术信息以及学术成果传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学术期刊材料的收集、编辑以及期刊出版都要求学术期刊工作人员有较强的效率意识。但是注重效率的同时,学术期刊如何保证期刊的质量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学术期刊转变经营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学术期刊应当努力实现期刊出版效率与期刊质量之间的平衡,以期刊质量为宗旨,兼顾期刊出版效率。从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与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关系来看,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为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机遇与可能性。经营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学术期刊发展水平的综合提升,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质量是学术期刊创新经营模式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为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和保障。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必然促进学术期刊效益的增长,而效益的增长为学术期刊创新经营模式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就不会受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在期刊经营模式创新、改革过程中才更具底气。
3.坚定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信心,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将面临各种困难与阻碍,甚至要面临创新尝试失败的风险。此时,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团结一致,理性看待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首先,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应当以乐观的态度应对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不能意志消沉,更不能因为惧怕失败停止创新。其次,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应当沉着冷静,对学术期刊面临的困难应当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对于学术期刊创新的失败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再次,学术期刊工作人员要以开放的态度应对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在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中遇到困难,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可以寻求外界的积极帮助,渡过难关。当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失败时,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应当与其他学术期刊进行交流,汲取创新思维,拓展视野。
三、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学术期刊组织机构的重组
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行为。因此,学术期刊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过程中,学术期刊组织机构自身的变革至关重要,即学术期刊组织机构需要重组。现有的学术期刊组织机构整体上表现出散、小、粗放,竞争力不强,改革势在必行。互联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出版平台为支撑,学术期刊对有相同功能的组织机构实行集群化管理,或组成联合组织机构,可突破内部组织部门的限制。联合组织机构以互联网为连接纽带,跨越了部门的限制,将分散在学术期刊内部的各个组织机构在互联网这个媒介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学术期刊统一体,不仅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的困难,节省了学术期刊内部组织机构的协调成本,使得出版科学化、集约化,有力地促进学术期刊竞争力的增强。同一期刊的不同组织机构虽然自身在业务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然而,通过加入统一的学术期刊内部管理平台,各个组织结构必然进行调整,按照互联网出版平台的规范和规则办事,适应互联网出版要求。由此可见,“互联网+”将促使学术期刊办刊方式转变,集约化办刊将是必然趋势。“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学术期刊将借鉴国外出版集团的出版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分散出版与统一经营的方式,进而实现我国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学术期刊管理制度的变革
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离不开学术期刊管理制度的变革。管理在企业等组织内部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好的管理能够为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能够为经营模式创新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学术期刊管理制度的变革是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管理制度变革在学术期刊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学术期刊管理制度变革,在继承传统优秀的出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创新学术期刊管理制度。以期刊评价体系为例,基于影响因子的评价方式依然是重要的评价方式,而基于网络评价方式,如网络下载、浏览、收藏、转发等评价方式正在受到国内外期刊界的重视,被应用于各种评刊指标当中。比较成熟的网络评价方式如Altmetrics已经普遍应用于国外的学术期刊评价,在国内也应作相应的创新尝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已经将Web下载量作为一个指标加以考虑;在引文和作者贡献的指标上,目前普遍使用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文章事先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ORCID号,通過互联网能得到作者在国内外发表文章以及文章被引用情况;又如,编辑绩效管理制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期刊的出版质量管理,还要增加编辑在网络出版过程中应用互联网的能力,如读者粉丝的增加速度,编辑网络出版协调能力等。各种原有的出版管理制度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产生新的管理方式,使学术期刊管理制度更加有效,从而推进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
(三)学术期刊出版新型出版方式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出版方式的创新。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术期刊应当利用这一先进科技,不断提升学术期刊创新出版能力,实现学术期刊出版的多样化,进而不断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创新学术期刊的出版方式,学术期刊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展开积极的市场调研,明确学术期刊出版方式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摸清出版方式的受欢迎度。从目前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纸质出版物的销售量已经大幅下降。网络在线阅读的方式逐渐普及。在这一发展趋势指引下,学术期刊的出版方式的创新应当以网络出版为主要发展方向,适应网络时代出版的新形势是学术期刊创新出版模式的宗旨和核心思想。从出版网络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具体模式包括:
1.移动出版。这种出版方式主要依靠网络传播,以智能手机为信息接收平台的出版方式。这种出版方式的优势在于其出版物传播范围甚为广范,出版物的接收群体没有过多的限制条件、信息获取具有即时性、灵活性的特征。
2.互联网出版。这种出版方式同样以网络媒体传播为主要的技术手段,主要以微博、网站为信息平台载体的出版方式。这一出版方式可以将已经编辑出版的纸质出版物以网络信息的方式再次出版,亦可以将未予以出版的学术成果以首次发布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予以出版。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上述出版方式的创新对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以网络为媒介的出版模式的创新为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拓宽了渠道,使得学术期刊经营模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3.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型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术期刊的编辑流程得到优化与再造,学术期刊出版编辑质量的提升为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4.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版方式的创新使得学术期刊在内容资源的挖掘、选题策划、审稿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空间,学术期刊的基本作业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主体因素。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在学术期刊创新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动力来源于学术期刊人员是否具备创新精神、是否具备创新素质。在学术期刊经营组织中,编辑人员是该组织完成工作业务的骨干和核心。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术期刊经营模式创新的成败。因此,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学术期刊创新经营模式的重要前提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编辑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主要体现在如何适应网络化编辑的要求。网络背景下的编辑人员应当着力提升的素质包括编辑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审稿、在線编辑加工等出版活动,也包含编辑使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选题挖掘、读者发现等,还有编辑利用社交工具进行读者关系维护等能力,都是“互联网+”下编辑必须具备的互联网素质。编辑人员提升上述素质主要通过两种渠道:
1.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这种提升业务素质的方式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编辑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日常学习时间的保留提出较高要求。
2.通过学术期刊等其他单位定期组织业务素质培训以集中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学术期刊业务素质。这一提升编辑业务素质的方式的优势在于业务素质学习更加集中,更加具有组织性和号召力。其存在缺陷亦较为明显,即培训时间有限,人员的学习时间较为短暂,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不一定全面,对知识的应用不一定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鉴于两种提升编辑素质方式各有利弊,学术期刊在着力提升编辑业务素质的过程中要做到两者兼顾。一方面,学术期刊应当对编辑自主学习、提升业务素质的学习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学术期刊应当在工作之余为编辑人员预留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编辑互联网培训力度。学术期刊应当定期组织编辑人员进行以网络化编辑业务为核心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有组织的方式实现对编辑业务素质的提升。学术期刊只有将两种编辑业务素质培养机制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编辑业务素质,使其不断适应网络化编辑业务发展的需求。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期刊应当对编辑进行互联网教育,加大编辑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力度。在适当条件下,学术期刊应当适当引进业务素质较高、能够快速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编辑,做到编辑人员素质提升与编辑人才引进双管齐下。
四、结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出版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将挑战转化为学术期刊可以把握的重大机遇,实现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是值得学术期刊行业研究的重大课题。事实上,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核心在于创新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学术期刊创新经营模式应当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经营理念,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二是以提高学术期刊质量为办刊宗旨;三是坚定学术期刊经营模式的信心,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学术期刊创新经营模式的具体措施包括:学术期刊组织机构的重组、学术期刊管理制度的变革、学术期刊出版新型出版方式的探索、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