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2018-01-07 11:04黄真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徐悲鸿重庆

黄真彦

摘 要:重庆是徐悲鸿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地方。1937年,徐悲鸿随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西迁至陪都重庆。1937—1946年这十年间,是他艺术创作最重要的阶段,先后完成了许多佳作。1942年,他在重庆创办中国美术学院,培养和储备了美术人才,并在同一年遇见人生挚爱。文章聚焦全面抗战期间徐悲鸿在重庆的创作与生活,通过浅析这一时期徐悲鸿艺术的思想内涵,诠释这位美术大师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徐悲鸿;重庆;爱国情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原本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教的徐悲鸿为了能够继续开展美术教育工作,便跟随中央大学西迁来渝。他与重庆的缘分由此开始。

1 徐悲鸿与石家花园

位于重庆江北区盘溪的石家花园建于1931年,原是重庆著名富商、民主爱国人士、时任四川商会会长石荣廷的别墅。1937年徐悲鸿来到重庆后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暂住沙坪坝。1942年石荣廷将花园外的两栋楼房和地下石室拨出,并邀请徐悲鸿在此居住。因此,1942—1946年徐悲鴻和夫人廖静文在此生活四年多。

石家花园的地下室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抗战期间重庆遭遇了严重的日机轰炸,徐悲鸿与当时在重庆的艺术家们就在那间地下室作画、探讨。当时徐悲鸿还筹备并创办了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学院先后聘请了在国内美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画家为研究员,有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等,后来很多人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2 徐悲鸿抗战时期的画作

1937年徐悲鸿来到重庆,当时的山城喝水是一大问题。在沙坪坝上课的他,每日往返路途间总会看到巴人在山间挑水的场景,便创作了《巴人汲水图》。画面描绘了不同动作的七个人物:左下是一位着黑色短裤肌肉结实的男子,正在熟练地舀水;旁边是一位正在打水的赤脚妇女;中间有两位男子,由于山路狭窄,白衣男子只能侧身让背部弯成弓的挑水男子通过,根据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介绍“其实这个白衣男子就是徐悲鸿本人”;最上方有三名挑水工爬完了艰险的台阶,开始迈开大步,轻松急行。该画高300厘米,宽却只有62厘米,颇显细高,悬挂起来,仿佛看到了嘉陵江边的百丈悬崖。长卷通过一条长长的石阶把三个场景串联在一起,为了突出江岸的高与陡,还特意添加了翠竹和梅花,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体现了徐悲鸿独特的构思。徐悲鸿在长卷上加诗一首:“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磐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据悉《巴人汲水图》共有两幅,原作在1938年展出的时候,印度驻华公使非常喜欢,希望重金购买,但徐悲鸿不想忍痛割爱,就特别为印度公使重画一幅。为了区分,徐悲鸿在1937年的原作上题有“静文爱妻保存”的字样。

1937年除夕夜,徐悲鸿孤独地走在嘉陵江边。忽然,一位老妇人蹒跚地从他身边走过,怜悯之心顿时涌上心头,他急忙把身上所有的钱都送给了那位老妇人,老妇人道谢之后慢慢离去。这位贫妇让徐悲鸿想起了自己多年以前因为生活艰难差点跳进黄浦江的情景,时至今日,社会依然落后黑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那年除夕夜徐悲鸿感慨万千,回到宿舍后根据那位老妇人的形象创作了《巴之贫妇》。画中衣衫褴褛、背着竹篓、杵着拐杖拾破烂的贫妇是劳苦大众的缩影,在画的右上角徐悲鸿题写了“丁丑除夕,为巴之贫妇写照”。

1940年,国内战场节节败退,抗战进入了极为艰难的阶段,许多人发出了悲观的论调。而徐悲鸿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巧妙运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神话故事,画出一幅震惊世界的《愚公移山》。该画取材中国历史上“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展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驳斥抗战悲观者的丑恶嘴脸。该画长107.5厘米,宽46厘米,具有史诗色彩、气壮山河的气势,也是徐悲鸿投入最大热情、倾注最多心血的作品之一。

悲鸿画马,白石画虾,已成为民间传统的传颂佳话。徐悲鸿画的马基本上为站着的马、奔马,很少见卧着的马;画瘦骨嶙峋的马,而不画膘肥体壮、养尊处优的马。1942年徐悲鸿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六骏图》。这幅画主要表现的是六匹奔跑的骏马,它们错落有致,飘逸洒脱,富有动感。纵观作品,墨笔浓淡相宜,线条粗犷,勾勒清晰,明暗变化的光影展现出马的健硕体魄、威猛气势,呈现出磅礴大气的视觉效果。六匹马均形态逼真,头颈、躯体、四蹄、马尾都有变化区别,且毛色的过渡极为细致巧妙,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徐悲鸿画一两匹马的比较多,可见《六骏图》珍贵程度之高。

1943年徐悲鸿欣喜万分,因为他看到了抗站胜利的曙光,特别创作了一幅《会师东京》。画中一群狮子聚集在富士山之巅,将一切都踩在脚下,其中含义已经不言而喻了。徐悲鸿作画非常严谨,廖静文在她的回忆录里记录到:“他一进动物园就是一天,不到闭园,是不会离去的。他精细地观察狮子站、卧、走、跃的各种姿态,仔细地研究狮子。为观察狮子一天的生活规律,他常常一天不吃饭地观察。凭记忆就能将狮子的各种动态画出来,创作了不少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徐悲鸿笔下的狮子虽瘦,但威严、凛然、不可侵犯。

徐悲鸿始终心系抗战前线,牵挂着祖国的命运。1938—1942年期间,他多次离开重庆前往香港、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开办画展,并将画展和卖画所得的全部筹款捐献给抗战前线。在南洋办展卖画时他总是不辞辛苦地作画,日夜煎熬使其病倒,腰疼未痊愈就开始筹备展览。面对当地华侨们的劝阻,他却说:“我是在为祖国的受苦受难同胞们作画啊!”他将巨款全部捐献,连来往路费都是自己担负。据统计,徐悲鸿是支援抗日捐款最多的一位画家。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徐悲鸿以一位画家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国家。

3 嘉陵江畔的爱情

1942年徐悲鸿在重庆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廖静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廖静文是自己真正人生的伴侣。一开始他们的爱情并不顺利。19岁高中刚毕业的廖静文随着救亡洪流加入宣传队,来到重庆的她刚好遇到徐悲鸿为筹办中国美术学院要招一名图书管理员,她看到了报纸的招录信息后,决定一试,最后竟被录取了,更未想到的是在著名画家徐悲鸿手下工作。廖静文出身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与徐悲鸿早年家庭背景很相似,并且两人在喜好、政治倾向等方面有相同之处,廖静文被徐悲鸿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然而,28岁的年龄差距及廖家人的反对,此时的廖静文是彷徨的,没有勇气接受这段爱情。

1944年夏天,徐悲鸿因长期过度疲劳,加上高血压、心脏病的并发症,一度病危住院。廖静文得知后,立马赶往医院照顾徐悲鸿。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七个月后徐悲鸿病情得以好转。此时廖静文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他们走到了一起,徐悲鸿继而结束了八年漂泊,找到了晚年的情感归宿,这使得他安心地致力于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对于这份感情,徐悲鸿曾不止一次地说:“我真正找到了所爱的人!除了你,没有人能对我有这样的真诚、坚定、纯洁、无私的爱情。”而为了报答妻子,徐悲鸿在自己的创作和收藏的珍贵画卷中都题写了“赠给爱妻廖静文”。1946年即将离开重庆时,由郭沫若和沈钧儒证婚,徐悲鸿和廖静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婚礼,后来儿子徐庆平在北京出生。现已72岁的徐庆平曾讲到:“我的名庆平二字,庆即重庆,平即北平,母亲在离开重庆前怀的我,重庆赐予了我的名。”

1953年,徐悲鸿因过度劳累导致脑溢血复发而逝世于北京,周恩来总理在参加其追悼会时极其沉重地说道:“徐悲鸿的死,是一个永远无法补偿的巨大损失!”1954年9月26日,即徐悲鸿逝世一周年之际,徐悲鸿纪念馆建立,周恩来亲笔题写“悲鸿故居”的匾额。廖静文将徐悲鸿生前创作和收藏的全部艺术作品捐给了国家,诸多名作现藏于该馆。2018年7月,“回归望鸿——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其间重庆观众纷纷前来参观,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代大师虽然已离去六十多年,但山城与他情深依旧。

参考文献

[1]沈娟.抗战时期徐悲鸿艺术创作题材的转变[J].重庆社会科学,2013(10).

[2]王文娟.徐悲鸿马的图像学阐释[J].美术观察,2017(3).

[3]尚莲霞.徐悲鸿与近代中国美术人才培养[J].求索,2014(9).

[4]孟红.周恩来与徐悲鸿[J].红岩春秋,2006(3).

[5]王文娟.徐悲鸿研究的国内外现状[J].美术研究,2014(4).

[6]高小龙.奔马——抗日战争中的徐悲鸿先生[N].中国文物报,2015-07-28.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徐悲鸿重庆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墨猪图》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