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2018-01-07 19:06周能一
当代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病毒唑喜炎口病

周能一

(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46)

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周能一

(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46)

目的 探究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取只使用病毒唑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体温恢复正常和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与皮疹消退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较单纯使用病毒唑更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喜炎平;病毒唑;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患儿临床表现大多为厌食、口痛伴发低热,同时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但是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同时少数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可并发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1]。喜炎平联合病毒唑的治疗方法目前较为有效的针对病情起因的肠道病毒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2]。现笔者就自8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于本院确诊并治疗的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的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1~6.5岁,平均年龄(3.10±0.6)岁;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异常16例,肝功能异常13例咽拭子病毒DNA检测阳性3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10个月~6.5岁,平均(3.06±0.70)岁;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异常13例,肝功能异常17例咽拭子病毒DNA检测阳性29例。所有患儿就诊时均符合2012年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2年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3]。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本研究痛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一日体质量5~10 mg/kg(0.2~0.4 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5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因患儿年龄偏小需控制静脉滴注时滴速保持在每分钟30~40滴,1天1次。再联合给予病毒唑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187))10~15 mg/kg,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天分2次给药,每次20 min以上,连续治疗7 d。对照组则只给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1个疗程(7 d)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体温恢复到正常和皮疹消退的时间。

1.3 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治疗7天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患儿可以正常饮食;好转:治疗7天内体温下降,皮疹部分消失,患儿能少许进食;无效:治疗7天内体温、皮疹情况、饮食情况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人数+好转人数)/患儿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好转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儿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患儿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以及皮疹消退时间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皮疹消退时间两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形式较为严峻。手足口病的发生多由最常见的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及其他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患儿感染的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并且多为起病急,临床大多表现为口痛伴发热、口腔黏膜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等[5]。少数患儿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而且大都能自行痊愈。由此,临床上需与单纯性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HFMD个别发展较快,从发病第一阶段发展至病情第四即最终阶段时间很短,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高烧不退、血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呼吸困难、心率不稳定、末梢神经循环不良和出现中枢神经现象,同事并发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严重危机患儿生命以及预后的生活质量。若出现与得病患儿密切接触历史,应予以隔离处理,观察超过7天后观察患儿口腔黏膜、四肢、肛周、膝盖等局部皮肤是否出现斑疹或疱疹。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情进步迅速扩散并防止疾病对患儿造成较大伤害。

表1 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以及皮疹消退时间对比(x±s,min)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防止并发细菌感染以及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工作。手足口病在中医中属于“温病”和“时疫”的范畴,其发病的原因为身受疫毒,心火过盛,体内受伤积累进而湿热蕴结;病机为肺气失宣,卫气被遏,而机体身受时邪疫毒;病位在心、脾、肺三个部位;由于心经火盛,肺气蕴结,内外邪气交争,脾胃湿邪蕴结交争于四肢,心经火邪上行至患者口舌,由此表现为疱疹[6]。本试验中所使用的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为植物穿心莲的主要成分。穿心莲别称一见喜,在《岭南采药录》中也称春莲秋柳,其味苦、性寒,归于肺、心、大肠、膀胱经,其具有祛除人体阴邪火、止痛镇静的功效。穿心莲提炼出的穿心莲内酯集中地发挥出其中药药性,可以高效杀死引起患者疾病的抗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被称作天然的中药抗生素[7]。同时在HFMD的治疗中,喜炎平注射液作为中成药,不易产生抗药性,疗效确切。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对多种RNA及DNA病毒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于病毒的RNA进而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阻断RNA和DNA病毒的复制。抗病毒药物通过进入患者细胞后被腺苷激酶磷酸化成单磷酸,影响细胞中鸟苷酸的合成并干扰肌酐单磷酸脱氢酶活性进而发挥药物药性。两药协同使用,控制病情快速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8]。本文中使用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在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以及皮疹消退的平均时间方面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较单纯使用病毒唑更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1] 郑丰强,吴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18(7):1024-1025.

[2] 叶林华,黄路圣,徐康等.胎盘多肽联合病毒唑治疗SJL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92-93.

[3] 陈婕.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6):188-189.

[4] 喻文亮.肠道病毒7l型所致危重型手足口病的诊治[J].中国急救医学,2012,21(5):556-557.

[5] 方岚峰,何永红,司徒淑贤.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3):112-113.

[6] 王栋.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38-139.

[7] 陈春梅.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9):126-127.

[8] 李胜立.利巴韦林、喜炎平治疗74例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0):50-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8.01.017

猜你喜欢
病毒唑喜炎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生姜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