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海容
[摘要] 目的 探讨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 方法 将5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唑;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6-0042-03
General antiphlogistic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Qingdai powder used to treat epidemic parotitis
JING Hairo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No.6 Hospital of Xu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general antiphlogistic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Qingdai powder for treating epidemic paro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55 cases of epidemic parot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tiphlogistic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Qingdai powder;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ibavirin for treatment. 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100%, and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 was 84%,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General antiphlogistic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Qingdai powder is highly effective to treat epidemic parotitish.
[Key words] General antiphlogistic decoction combine with Qingdai powder; Epidemic parotitis; Ribavirin; Chinese traditional treatment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好发。本病通常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如唾液腺。常伴有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等并发症。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洗因素)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较少且疗效不佳[2]。我院采用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并将之与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的25例病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55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一侧腮腺肿胀16例,双侧腮腺肿胀14例,伴发热12例;年龄3~14岁,入院时病程(2±1.2) d。对照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一侧腮腺肿胀12例,双侧腮腺肿胀13例,伴发热10例;年龄5~12岁,入院时病程(2±0.9) d。两组年龄、性别、入院前病程、疾病严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 诊断标准
参照《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传染病学》(第五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中痄腮的诊断标准[4],纳入病例符合以下要求:发病前3~4周内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接触史,或有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地区的活动史。起病时可有发热,1~2 d后可见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同时可伴头痛、身痛。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整个病程约1~2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者。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淋病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的方法为内服普济消毒饮[5](来源《东垣试效方》),外敷青黛散联合治疗。普济消毒饮处方:黄芩15 g、黄连15 g、陈皮6 g、甘草6 g、玄参6 g、连翘3 g、柴胡6 g、桔梗6 g、板蓝根6 g、马勃3 g、牛蒡子3 g、薄荷3 g、僵蚕2 g、升麻2 g。用法:每日一剂,加水煎至500 mL,分两次服用,每次250 mL,早晚饭后30 min内服,10岁以内患儿用量减半。青黛散3 g用醋调成糊状,均匀地涂于消毒敷料上,厚2 mm,范围超过肿胀面,用胶布固定于患处。每日敷12 h,直至痊愈。使用过程中,外敷药物要及时更换,保持敷面湿润以发挥药效。疗程5 d。
1.3.2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抗病毒治疗。病毒唑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5 d。
两组患者早期均需注意隔离、休息,均给予流质软食,避免酸性食物摄入,保持口腔清洁,适当补充水分及营养。两组无并发症者均不使用抗生素。两组患者所用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拟定。治愈:体温正常,腮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未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证。有效病例为治愈数与好转数之和。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观察腮腺肿痛消退时间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红细胞及粒细胞减少等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例经治疗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30例病例中治愈18例(60%),好转12例(40%),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5例病例中治愈8例(32%),好转13例(52%),未愈4例(16%),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腮腺肿痛消退时间为2~4 d,对照组腮腺肿痛消退时间为5~7 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见表1。说明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比单独使用病毒唑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更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西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直接传播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口鼻进入体内,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发热,通过二次病毒血症侵犯其他腺体或脏器,可引发全身多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等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的并发症[6,7]。本病是一种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该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引发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睾丸炎等。人群对之普遍易感,儿童更为常见,幼托儿童及学生尤甚。85%的病例发生在5~15岁之间,虽然很少有直接引起死亡病例的报导,但并发症后果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8]。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诸福堂实用儿科学》指出患儿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对症治疗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干扰素可降低热度和缩短热程,但对腮腺肿大的消退无明显效果,这些近似消极的治疗措施更反应出该病目前确实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推广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于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能起到一定的有效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该病。
在祖国医学中,流行性腮腺炎属“疫毒”“痄腮”范畴,《温病条辨》称为大头瘟、虾蟆瘟。《诸病源候论》有“风热毒气客于咽喉、颌颊之间,与气血相搏,结聚肿痛”的记载。《疮疡经验全书》指出“痄腮毒受在耳根,耳聤,通于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是风毒症”。《疡医大全》说“时毒痄腮,乃风寒郁热”。《瘟疫论》曰“温热毒邪蕴结少阳,相火上攻耳下,硬结作痛”。故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为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9]。儿童期患儿发育尚未成熟,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不坚,更易感六淫之邪。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邪毒壅盛于少阳经脉,故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热毒炽盛故高热不退;邪热内扰,则烦躁不安;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又因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则可伴睾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女性青春期后可并发卵巢炎等),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以清热解毒为主。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功善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方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化湿理气,散邪热郁;甘草调和药性,保护脾胃,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升阳散火,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现代药物理论研究表明,黄连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含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化学物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有抗菌、抗病毒,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尚有解热、镇静、镇痛及局部麻醉的作用[10];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行手太阴、阳明经,含有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甙等,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毒、解热等作用[11];黄芩、连翘配合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抗呼吸道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多重作用。板蓝根中含有靛苷、β-谷甾醇、靛口、板蓝根结晶乙、板蓝根结晶丙、板蓝根结晶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12]。与传统的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比较,该药具有吸收快、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诸药配伍,清疏并用,升降同施,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青黛散(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3042),由冰片、薄荷、儿茶、甘草、黄连、青黛、硼砂等药物组成。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青黛味咸、性寒,入肝、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之功。其物理性状为极细之粉末,可粘手、沾纸,亦可粘附皮肤之上[13]。冰片为龙脑香料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止痛醒神、防腐生肌之功效,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等。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甘草、黄连有解毒作用。薄荷、黄连对多种致炎剂诱发的组织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醋调匀青黛散形成浸膏外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之功,同时又能软坚散结、止痛。膏药涂敷患处,一方面能消除局部疼痛,提高患儿舒适度,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血管吸收药物,从病源上有效阻止和杀死感染病灶,从而消除“腮肿”之痛[14]。
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出现,从而使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能更快更安全地痊愈,减轻患者痛苦。通过应用普济消毒饮内服联合青黛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 传染病学(第5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
[2] 饶建国,孙平. 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43-24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4] 陈书兴,林新.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详解[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2:243-251.
[5] 方姣英. 普济消毒饮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2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3):115-116.
[6] 罗笑容. 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1-513.
[7] 吕丽英,钟让佳,方绪璇,等. 江西省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30-132.
[8] 康有生,马玲.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2,(3):18-20.
[9] 陈江伦.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6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393.
[10] 覃同昌. 五倍子粉热醋调膏外敷结合黄连解毒汤治疗糖尿病颈痈9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59-60.
[11] 王佳丽. 痰热清联合仙人掌治疗腮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90.
[12] 韩华. 金黄膏联合板蓝根颗粒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2,31(18):117.
[13] 王光明,杨晓梅,于建波. 青黛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58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25.
[14] 易贵霞. 中医药防治腮腺炎病例暴发流行的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4,4(10):105.
(收稿日期:2014-10-29)
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出现,从而使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能更快更安全地痊愈,减轻患者痛苦。通过应用普济消毒饮内服联合青黛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 传染病学(第5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
[2] 饶建国,孙平. 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43-24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4] 陈书兴,林新.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详解[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2:243-251.
[5] 方姣英. 普济消毒饮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2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3):115-116.
[6] 罗笑容. 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1-513.
[7] 吕丽英,钟让佳,方绪璇,等. 江西省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30-132.
[8] 康有生,马玲.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2,(3):18-20.
[9] 陈江伦.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6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393.
[10] 覃同昌. 五倍子粉热醋调膏外敷结合黄连解毒汤治疗糖尿病颈痈9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59-60.
[11] 王佳丽. 痰热清联合仙人掌治疗腮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90.
[12] 韩华. 金黄膏联合板蓝根颗粒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2,31(18):117.
[13] 王光明,杨晓梅,于建波. 青黛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58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25.
[14] 易贵霞. 中医药防治腮腺炎病例暴发流行的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4,4(10):105.
(收稿日期:2014-10-29)
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出现,从而使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能更快更安全地痊愈,减轻患者痛苦。通过应用普济消毒饮内服联合青黛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 传染病学(第5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
[2] 饶建国,孙平. 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43-24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4] 陈书兴,林新.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详解[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2:243-251.
[5] 方姣英. 普济消毒饮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2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3):115-116.
[6] 罗笑容. 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1-513.
[7] 吕丽英,钟让佳,方绪璇,等. 江西省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30-132.
[8] 康有生,马玲.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2,(3):18-20.
[9] 陈江伦.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6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393.
[10] 覃同昌. 五倍子粉热醋调膏外敷结合黄连解毒汤治疗糖尿病颈痈9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59-60.
[11] 王佳丽. 痰热清联合仙人掌治疗腮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90.
[12] 韩华. 金黄膏联合板蓝根颗粒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2,31(18):117.
[13] 王光明,杨晓梅,于建波. 青黛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58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25.
[14] 易贵霞. 中医药防治腮腺炎病例暴发流行的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4,4(10):105.
(收稿日期: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