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西校实践

2018-01-07 19:35:40陈颖婕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睦邻四个一村级

■陈 韵 陈 蓉 陈颖婕

“四个一”: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西校实践

■陈 韵 陈 蓉 陈颖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建设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理应在深化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发挥着改革“领头雁”的作用。近年来,奉贤区庄行镇西校村党支部根据市委“1+6”文件和区委“1+8”文件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相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村社会治理形势变化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创新性探索,逐步形成“四个一”(即一站一室一堂一点)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此也获得了丰硕的党建成果,2016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7年获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开展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调研,梳理“四个一”开展情况,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对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作用提供借鉴思考。

一、西校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西校村地处奉贤区庄行镇中东部,村域面积2.79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截至2016年12月末,村有452户,户籍人口1926人,外来人口1862人,其中在职党员32人,在册党员84人,注册登记志愿者68人,各类自治团队4个。近年来,西校村呈现“多”“广”“难”“大”等特点,在社会治理方面面临多重挑战。

(一)老年人口多

西校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411人,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0.8%。这些老人大多以务农为生,勤勤恳恳、省吃俭用一辈子,目前身体状况都不太理想,轻则牙口不好、腰酸腿疼,重则疾病缠身、常年吃药。再加上其子女大多在城镇居住工作,缺少对老人的陪伴和照顾。如何让这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村党组织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村民需求广

随着时代进步和农村发展,村民的需求也随之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往村民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比如希望村里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对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补助;能修路造桥、改善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如今,他们不仅满足于生活温饱,对生态环境、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他们希望家门口的河道能更清、绿化能更美、生活质量能更高;希望村里能多提供一些文化教育、法治宣传、疾病防范、戏曲表演等方面的服务,能在家附近多享受一些“文化大餐”。

(三)村民自治难

一方面是外来人口多,自治意愿不足;另一方面是本地人口老龄化严重,自治能力不够。截至2016年12月末,西校村常住人口2427人,其中外来人口占76.7%。外来人口过多造成租住混乱、消防隐患等诸多管理难题,且流动性过高使得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并不强烈。此外,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热情有余,但由于腿脚不便、听力下降、视力模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等原因,自治能力明显不足。如何调动外来人口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如何发挥本村人口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经济压力大

西校村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贫困村。自去年以来,村内大力推进五违四必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西校村对辖区内11家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关停拆除违章违规企业3家,损失税收近7万元。这使得原本就是贫困村的西校村经济情况“雪上加霜”,2017年村级可支配收入仅300万元。但日常管理开支比往年成倍增加,仅水环境综合整治村内今年就已投入50万元,加上社会福利(如“睦邻点”助餐服务、农龄股分红等)、公共设施(“亮灯工程”、村级道路维修养护等)、农业设施(建设烘干房等)投入将近1500万元。村级经济入不敷出,给加强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针对这些农村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挑战,西校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符合西校村实际的社会治理之路。

二、“四个一”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做全一个综合服务站,方便村民办事

综合服务站的特点是从“一楼式”服务转变为“一门式”服务,从“单间模式”转变为“窗口模式”,村民“少进一扇门、少跑一趟路”就可以把事情办好。自2015年9月西校村一门式服务大厅正式运行以来,综合窗口日均受理量约20余件,办事效率较之前大大提升,切实为群众提供了“便利、贴心、高效、公平”的政务服务。比如西校村9组的外来媳妇前来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原本需要跑派出所、镇土地所、镇社稳办等部门,需要开具户口迁入、计划生育等证明,很不方便。有了综合服务站后,由户口办理窗口人员统一整理需要的资料,如果户口窗口人员不在场,其他窗口将资料留下移交,由窗口人员将可以代办理的手续替村民办理,最终由村民到派出所办理最后手续,大大节约了村民的时间。

(二)做实一个村民议事室,推动村民自治

西校村设立议事平台,起先是为了解决村委会工作繁忙与人手不足的矛盾。但在实践中,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既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又把协商民主落实到基层决策管理的各个方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比如村民4组遇到奉浦大道征地,动迁政策为全组共享镇保,13张镇保卡内的资金要公平地分到42位村民手中,难度不小。经村两委研究,在议事平台共商解决。于是宅基长牵头,召集全体户代表,大家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有人提出镇保人员的农保应得部分仍旧由本人享受。经过几番商议后,最终定下了大家广泛认可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公示后,全组村民均赞同。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今村里90%的矛盾都在议事平台上得到了解决,村民很满意,认为能快速解决问题;村民又暖心,感受到了村两委班子对村民的重视。他们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感受到了真正的民主。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了遇事有商有量的民主村风。在这股正能量的带动下,西校村的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都在短期内顺利完成。

(三)做深一个宅基课堂,拉近党群关系

西校村在农宅客堂间设点宅基课堂,并将深化“宅基课堂”服务群众功能作为切入点,提倡村民自己讲、讲自己的事,选聘本村党员群众为志愿者教师,用朴实的方言、直观的PPT和视频影像,向16个宅基的村民传达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要求,通报村级动态、讲授养生知识、放映热播影片、学唱村歌等,使联系群众的触角伸到农户,让宅基课堂成为村民学习知识、传播文化的好地方。比如,流动笔记本课堂上,一批“草根教师”用朴实的方言、直观的影像向群众传达国内要闻、惠民政策、村级实事工程等,确保信息直达;情义好前夫邬引军、拾金不昧的残疾青年张忠辉等一批本村的先进事迹也随之得到传播。

(四)做优一个睦邻点,改善居家养老

睦邻点以服务独居、困难、老龄村民为重点,积极引导有“睦邻”意识的村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展现邻里相亲、文明互助、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贤城风貌。睦邻点提供的“助餐、助医、助乐、助修”四项服务使得老人在村里走几分钟就能到助餐点,吃完饭后聊会儿天,吹吹风扇,下下象棋,定期还会有志愿者送来宣讲、表演和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农村老人真正实现“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而且还形成了五六十的“小老人”照顾八九十的“老老人”的良好风尚。“睦邻点”在西校村广受村民欢迎,影响力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与管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进一步深化“四个一”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西校村“四个一”模式对解决农村地区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不少创新做法,在实践中形成了做好农村社会治理的不少启示。但在实际调研当中,课题组发现该模式还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针对调研中村民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需求导向,提高服务精细化,增强村民获得感

以睦邻点建设为例,课题组在对村民进行随机访谈时,多位村民反映自己年龄已大,牙口不好,睦邻点的菜式有时候偏咸、有时候偏硬,不太符合他们的需求。以小见大,目前基层党组织往往是一心为群众,群众却难以领情。根源就在于对村民需求缺乏深入、细致、精准的了解,造成党组织“爱你没商量”,但是村民总是觉得“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因此,基层党组织在为群众服务时应更加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提高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二)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增强基层堡垒的战斗力

一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1990年8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村级党员队伍建设,目前最大的短板在于重实干,轻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党校、“红雁”书记工作室的作用,开设“微”课堂,为基层党员送党课,创建“微”品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其次要落实村级配套资金。资金缺口大造成基层党组织服务村民“有心无力”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西校村睦邻点为例,助餐对象原本考虑的是60岁以上老人,但一算经济账,村内60岁以上老人有200多位,假设村级资金为每位老人平均每餐补贴5元,一年就需26万元资金支持,村级资金无力承担这笔费用,不得已将助餐对象年龄提高到65周岁以上。因此,落实村级配套资金,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显得刻不容缓。

(三)加强区域化党建,倡导多元共治,走向命运共同体

农村建设光靠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是肯定不够的,社会治理较之社会管理突出的一个区别就是治理更强调发挥社会力量,更注重治理主体多元化。因此,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要放眼周边可整合、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充分借助区域化党建平台,加强区域党建联建,将镇属单位、驻庄单位、双管单位尤其是企业、社会组织等融入农村社会治理,从而借智借力借势,解决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农村社会治理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种种问题,同时也能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一并融入参与治理的过程中。□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奉贤区庄行镇党委)

猜你喜欢
睦邻四个一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6
岚皋“睦邻之家”破解“搬迁之问”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1:46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4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2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01
“四个一”并举,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
以“四个一”为载体
用“四个一”预设有效对话点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8
创建社区睦邻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