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在初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达到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目的。可见精设对话点,巧妙点拨,对创设师生和谐对话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如何预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一锤落实”预设有效对话点
以知识点为主预设有效对话点,把这一知识点学透,练实。
如,学习《谈骨气》一课时,预设与论证结构相关的对话点。
二、“一问究底”预设有效对话点
以一个问题为主预设有效对话点,把整篇课文析透、赏实。
李森祥的《台阶》一文,语言朴素,意境深刻。对于涉世未深的八年级学生来讲,要想真正理解文意,是不容易的。那么,怎么办呢?不妨紧扣文中的这句话“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来设置一个问题:我家的台阶高了,父亲觉得自己的地位高了吗,为什么?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看到了父亲愚公移山般的艰辛和不易,设身处地地理解父亲在一点点的积攒物件和劳作中的快乐,体会到父亲为梦想奋斗的幸福;在艰辛中换取的尊严;在劳动中一点点靠近自己制订的人生目标的努力。但是新屋造好了,台阶也高了,父亲呢?他失去了健康,失去了人生奋斗目标,失去了已经习惯了的忙碌日子,他的生活却没能高一个台阶!学生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启发下,渐渐明白了这是父亲的一生,可敬可悲,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的一生,可敬可叹。
《社戏》一课中的“那戏”并不好看,“那豆”也不过是普通的豆子,第二天也送来了,味道不过如此,为什么文中说“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了”?教师抓准一个有效的“对话点”,即可由一问而牵动全文,这种牵一点而动全课的有效方法不仅对课堂进程有效地推进,而且在课堂中自然地形成了文本、教师、学生的多重对话。
三、“一题贯文”预设有效对话点
以课文的标题预设有效对话点,把整篇课文贯透、读实。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题目可预设对话点为:两个地点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得何收益?
再如,学习《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可以从题目中的“伟大”和“悲剧”两个关键词入手,预设有效“对话点”:“伟大”和“悲剧”是否矛盾?学生由此切入,贯通整篇课文,不难发现探险队员们在南极探险的结局是悲剧的,但展现出来的人格精神是伟大的,他们为人类事业的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伟大的,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为失败者作传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标题是我们对正文的第一印象,一个别致的标题会让我们兴致勃勃地往下读,一个新颖的标题会让我们一见钟情,一个深刻的标题会让我们玩味推敲。好的标题有的会揭示文章内容,有的会暗含文章主题,因此在语文阅读课中从标题入手预设对话点,极易带动整篇文章的有效学习。
四、“一词立骨”预设有效对话点
以一词为主,预设有效对话点,把整篇课文提起、悟透。
如杨绛的《老王》一课,文章叙事平实,语言朴实。但正如林芳《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所说:“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五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
特别是文章末尾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可以从“愧怍”一词设置对话点,悟出本文中妙处所在:对不幸者的怜悯,有时就是一种伤害。知识分子骨子里的倨傲,使得一个善良而希望得到亲情温暖的心灵,最终没有获得他想要的东西。直至老王去世之前,作者从来就没有认识或接受过老王那颗金子般的心。这种复杂的情感,作者都未必真正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能够从“愧怍”感受到作者的自省。能把自己的如此不幸化为幸运的人是慈爱宽容的,能用一颗温和的心去直面不幸而愧怍的人又是冷静高远的。这份愧怍,是作者自我灵魂的审视。这也许就是并不着力描写伤痛和愤慨的杨绛先生豁达平淡中的人生思考。
就像“愧怍”一词一样,有的词是学生阅读的疑难点,但它又蕴含学习这一课的契机。对此,学生不必躲避,不必绕行,发挥它抓手的特点,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领略到悟透文本过程的快乐。
《口技》一课同样具有“一词立骨”的特点。文中从“善”切入,刻画了口技人模拟一家人深夜睡眠情状和突发火灾的惊险场面,描摹的是声色俱现、巨细无遗。这些情境反映了口技艺人精心的设
计,领略到他的技艺,是对“善”的直接描写。在这两个场景中插入了三次听众神情动作,这是口技人精湛表演引发的,是对“善”的侧面描写。前后呼应地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侧面烘托了“善”。所以要紧扣“善”,就这一词,将中心、重点难点、写法均体现出来,预设对话点是以这一词为主,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总之,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甚至高效,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对话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深度挖掘文本和教学资源,抓准一个对话点,牵一点而动全课,使师生共同围绕预设的对话点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人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教师、学生、文本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达到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目的,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杨艳.寻求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对话”[J].华章,2014(12).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