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运用

2018-01-06 09:42刘美娟
考试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例题教学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其中非常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由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近年来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明显,那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认识以及研究也将更好的有助于小学教学的更好进行和学生的更完善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例题教学;练习教学;操作教学

数学是个体验思维的过程,要想教师的“教”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在数学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也体现一个老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要求。

一、 “最近发展区”在例题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包括问题情景:首先要考虑学生生活中现实问题、熟悉的事例,这样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共鳴、产生兴趣,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案例1:“角的度量”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出示第1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玩过吗?(出示第2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个?(大多数同学说“第2个”。教师出示第3个倾斜度很大的滑梯。“第3个。”可是,大多数同学马上笑着改变了主意——“第2个”。)

师:(笑着)有人笑了,笑什么?

师:这三个滑梯的不同之处在哪儿呀?

生1:三个滑梯有高有矮。生2:有胖有瘦。生3:有宽有窄。

师:(惊讶)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那需要有数学的眼睛才能看得出来。

生:(齐声)角度!

师:(抽象出三个角,隐去两个角,留下第2个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了。(板书:量角的大小)

纵观下来,这次的开场,全班人每个人都在听,都参与进来,很明显的也都在思考。对于角的度量,学生一般无从下手,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学习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在知识与生活之间增加层次,为学生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架设阶梯,让学生可以用已有生活经验去理解新知识,使知识进行迁移和掌握。也说明了,最近发展区的应用,首先应该是以兴趣为前提,只有想学才会去思考,思考了才能有最近发展区。

二、 “最近发展区”在练习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最近发展区”的运用落实,可表现出问题的直观化,学生兴趣的提高、深究、成功的体验、表现出易懂神态等;直观现象、图形分析理解、实验实践、已有知识、生活实例、生活经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活动的过程都体现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运用内容。

案例2: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请大家量量∠4、∠5是多少度,把度数标在角上。

(学生安静地量角,标角)

师:三个角的度数我们都知道了,∠5大于∠4。如果不量,你知道不知道∠5大于∠4?

(有的学生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教师随手在∠5的对边上画出足球球门。)

(学生脸上流露出惊喜的神情)

师:哈哈,足球运动员就知道,他们总是尽可能把足球带到球门前,离球门越近,角度就越大,射中的可能性就越大。德国足球博物馆里就放着一个量角器,表明他们射门角度的精准。

从案例分析,以生活中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情景创设,把已有知识经验再现出来,一是缩小“差生”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的差距。二是通过符合认知过程的探索活动过程,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三是使“优等学生”不会因已有知识的再现而觉得多余,并体会学习发展中“自我生成,自我建构”的成功体验。

三、 “最近发展区”在操作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问题分析、理解的引导,应对学生现有水平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在分组学习活动、个人辅导,以学生现实水平分析为依据,找到适合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也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搭建理解平台,搭建“最近发展区”。

案例3:“计算器的使用”

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吗?那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

(师板书:22222222×55555555=)

师揭示办法——祖传秘方,我们来交流一下,2×5,22×55,222×555……

(师板书)

2×5=10

22×55=1210

222×555=123210

师:要不要再往下算啦?

生:不用,我们发现规律了。从1往后写到因数的位数,再倒过来写,最后加一个0。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得特别好,他说: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规律啊?来,一起把这个结果说出来。(1234567876543210)

师:对呀,太奇妙了!为什么呢?(停顿,学生思考)

生:(惊讶地)哇!(惊讶之后又开心地笑了)

从该案例分析,以“挑战题”打动学生的心灵、调动他们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经过问题情景创设及操作活动,学生体验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算一算,按一按,想一想的创设为学生探讨解决问题搭建了理解平台,让学生自然的跳跃即“最近发展区”,掌握新知。

数学教学支架的架设,实质上是把启发式原则具体化和形象化。架设支架时,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驾驭教材,掌握教材的内部结构,了解新旧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要以学生思维活动和学生“想”为依据,设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又不会让他们感到高不可攀的问题。这样的深度和跨度,可以触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总之,教师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使学生能提高参与能力和参与动机,最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家聪.“最近发展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2004年第10期.

[2]蒋智东.“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案例一则[J].江苏省苏州市陆幕高级中学,215131.

作者简介:

刘美娟,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例题教学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
提高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效率的有效探索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探解题方法悟价值取向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