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认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起一种思维活动的支架.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创设的情境兴趣关注点也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喜欢关心周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我采用下述问题情境的创设:甲和乙两杯水,水杯的容量相同,水杯中的水量也相同.在甲杯中加入半勺糖,在乙杯中加入同样的一勺糖,问哪杯水会更甜?这样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互动的方式.第一种,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与猜想,可以实际拿出杯子、水、糖给学生进行演示之后,让学生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相同的水量放糖多的水更甜.第二种,电脑演示的方式.在甲杯中有20克的水,加入了3克的糖;在乙杯中有25克的水,加入了4克的糖,问哪杯水更甜?这两种问题情境的创设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不断积累更丰富的生活经验,扩充知识的涵盖范围,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開展探究活动
(一)做一做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知识,而数学本身是反映符号化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比较抽象、概括、枯燥.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难理解的想不出的抽象知识化为看得见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你能(转化的思想)把圆形剪拼成它的图形?猜一猜,能剪成什么图形?
请拿出学具已经等分的圆形试一试.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只有把圆形拼成长方形才能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接着,教师打开电脑,借助动态形象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一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为一条直线的详细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公式过程,从而加深对公式的印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说一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因此,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
还是以“圆的面积”为例,通过操作和演示,学生知道可以把圆形变成长方形.接着,我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圆形,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是怎样把圆形变成长方形的?
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圆形有怎样的联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怎样求圆的面积?你能写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思维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比较法,即通过对比数学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剖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法,数学解题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推测性数学思想方法,主要通过假设问题中的某些数量相等或未知量为已知数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猜想推测一些关系和结论,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观察法是指学生根据目标,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直接观察问题,从而获得题目中的一些信息,比如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时,通过画图的形式,将题意表达出来,然后观察分析图形,找出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综合分析法是指把握本质,方法选择上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创造性,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思维方法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平常教学中应该加强指导与实践.
四、加强思维训练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多角度的解题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方法更加多样化.例如,在教学“一架飞机如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那么如果每个小时飞行800千米,可以提早0.5小时,如果每小时飞行600千米,就要迟到0.5小时,求飞机规定时间为几个小时?飞机全程航行的里程有多少千米?教师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和里程的距离两个方面来分析理解该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因此,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加强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出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余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华少年,2017(20):116-117.
[2]辛玉芳.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