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展现“动”的精彩

2018-01-05 10:59张海兰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对折梯形小棒

张海兰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丰富活动经验,深入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学动手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这一初级阶段,抽象逻辑思维不强,要形成过渡,动手操作来直接感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动手操作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学习和理解抽象概念。

例如,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是起步阶段的基础课程,打好基础才有利于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为此,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会利用到小棒、糖果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实施动手操作。就以8+4=12为例:1.(1)我有8根小棒,再要几根小棒才能凑齐10根小棒呢?(2)谁能给我2根小棒?应从哪里来?要怎么摆? (3)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呢?2.(1)老师在课桌上摆了4根小棒,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2)要怎么摆,哪个小朋友上台来摆一下?(3)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呢?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3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会怎样摆?4.以上这些摆法中,有什么是相同的?(凑十)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可以先凑一个整数(十),再加上余下的数得出最后结果,让学生自己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寻找规律,强化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勤動手

如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智慧成长,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梯形学习中,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都是特殊的梯形,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了解一般梯形的概念。1.让学生用纸剪一个梯形,在这个梯形纸上画一条高并剪开,观察剪完后是什么图形(梯形),并认真观察与剪之前的梯形有什么不同之处(腰与上下底垂直)。从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发现和认识直角梯形。2.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问谁能够只用一刀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利用等腰梯形对称的原理)。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和探索。大家你剪,我剪,气氛浓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把对折的纸斜剪一刀,展开后得到了梯形,而且腰相等。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传递等腰梯形概念:这种两腰相等的梯形就是等腰梯形。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而理解等腰梯形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了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会动手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动手操作,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一大特点就是发散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节课时,我会这样提问:“要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有何相似之处?”提出探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剪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进行猜想和验证。1.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原先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因此,三角形的面积是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2.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先三角形的底,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通过三种方法的实践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动手,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强化学生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内容非常多,我们教师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数学课堂充分展现“动”的精彩。

作者单位 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对折梯形小棒
好玩的纸
自卑的梯形弟弟
指尖陀螺
巧移小棒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共需多少根小棒?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