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明 朱琳琳 王辉 崔瑛 张月月
摘 要 基于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分析,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现状及策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医古文”等中医药主要课程教学中已有一定程度渗透或应用,但渗透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还较低,应采取“中医药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增强传统文化的课堂融入意识”“高等中医药院校应融入传统文化气息”“建议开展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模式研究”等策略,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探索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医药院校;中医药課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2-0098-03
1 前言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结晶,中医药学中的许多思想和理论来自或受启发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养生观、治未病观等。在中医药主要课程教学中适时适当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传统文化认识,提高中医药的传统文化素养,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养分,有助于在毕业后的行医过程中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医德,意义重大。
如何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恰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乃至整个中医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主要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现状,并指出若干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教学中的融入现状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词,分别以某门中医药主要课程名称作为篇名进行检索,截至2017年6月1日,检索结果概述如下。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概况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篇名,共检索到23篇文献。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郑红[1]在2009年2月撰文指出,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渗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津中医药大学袁卫玲等[2]在2015年2月撰文指出,天人相应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天人相应思想的科学内涵,不仅有利于加强新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为其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安徽中医药大学李姿慧等[3]在2015年7月撰文指出,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增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概况 以“中药学”为篇名,共检索到九篇文献。其中,广东药学院韩彬等[4]在2010年4月联合撰文指出,中药学本科教学中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强调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意义重大。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华强等[5]在2011年1月联合撰文,阐述了学习传统文化对培养“医药兼通”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二军医大学辛海量等[6]在2011年8月联合撰文指出,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河南中医学院王海莉[7]在2014年7月撰文指出,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积极寻找突破中药学实验教学困惑的出路,开拓中药学实验教学的新途径,不断提高中药学教学效率。首都医科大学仇峰等[8]在2015年11月联合撰文指出,现代医学背景下,通过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求知欲,逐渐培养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思维方式。张亚军[9]在2017年5月撰文指出,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在保证核心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应重视补充和拓展一些课外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元素、中药品名变迁和中医药典籍记述与歌诀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概况 以“方剂学”为篇名,共检索到三篇文献。其中,新疆医科大学张燕和张震中[10]在2009年10月联合撰文指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周易》思想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贵阳中医学院杨卫平和冯泳[11]在2010年11月联合撰文指出,方剂学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加深认识中医学理论的特色,用传统和不断增加的药物知识,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讲解方剂中药物的合理选用、配伍及中医药的现代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专业知识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巩固专业思想,提升学习兴趣。河南中医学院潘万旗等[12]在2015年10月联合撰文,提出《方剂学》留学生教材应融入中国文化,挖掘配伍共性规律,建立用药模块,调整编排体例等改革设想。
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概况 以“中医诊断学”为篇名,共检索到四篇文献。其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岚[13]于2007年5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中医诊断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它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江西中医药大学韩露[14]在2014年2月撰文指出,综合传统文化灵活教授,有助于克服“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困境。
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概况 以“中医护理学”为篇名,共检索到七篇文献。其中,山西医科大学史丽荣[15]早在2003年2月便撰文指出,中医护理学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学,积极开拓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与教育,将其融入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安徽中医药大学袁亚美等[16]在2016年4月联合撰文指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技术)底蕴是中医护理区别于西方护理的实质所在,也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张家口学院雷慧和马轶男[17]在2013年1月联合撰文指出,建议教师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经典故事、营造多元课堂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融入概况 以《伤寒论》为篇名,共检索到10篇文献。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邹晓明等[18]在2007年11月联合撰文指出,老子认识论思想与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想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继承与发扬中医理论,广泛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杨天谷[19]于2010年4月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指出,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将其纳入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张仲景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的中和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其所著的《伤寒论》中。
以《金匮要略》为篇名,共检索到三篇文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刘宏岩[20]于2010年4月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指出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和谐观念的内容、基本思维以及《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都是《金匮要略》和谐思想的文化来源。《金匮要略》的和谐思想是把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包含其中的,因此在处理疾病的时候,可以将治疗疾病的出发点、指导思想、治疗原则和所追求的目标统一化,即皆以达到和谐为宗旨。
其他 以“针灸”为篇名,共检索到43篇文献。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赵丹等[21]
在2011年4月联合撰文指出的,针灸学说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学的整体观念以及阴阳、五行等学术观点,不仅在诊断治疗上处处体现出道学的思想,在穴位命名上也采取很多道家或道教的名词。针灸学说深受道学的影响,可谓传统文化道学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朵奇葩。
以“医古文”为篇名,共检索到26篇文献。其中有代表性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王丽[22]在2015年12月撰文指出的,“医古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发掘这些信息并用于教学,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增强课题趣味性,有利于稳固新生专业思想,对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医德养成、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可为中医文化入学教育等课程提供教学素材。
以“中医内科学”为篇名,共检索到一篇文献。广东河源市卫生学校吴峰宇和李玉珍[23]在2011年2月联合撰文指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3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综上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古文”“中医内科学”等中医药主要课程教学中已有一定的渗透或应用,然而渗透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尚较低下。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医药教学中有效且高效融入,笔者提出几点策略。
中医药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增强传统文化的课堂融入意识 中医学自诞生之初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展进程中更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影响。然而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知识丰富且常抽象难懂,不利于中医药学生的学习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能适时适当穿插中国传统文化,则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和思维方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解的深度和维度。
然而,当前中医药专业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整体偏低,且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缺乏。因此,中医药专业教师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和素养提高,增强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建议中医药专业教师以教育部网络培训为契机,选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参加培训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中医药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融入传统文化气息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如增设仲景文化展馆、中医药传统文化馆、文化上墙展等,供学生参观和拜读,从而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自己的传统文化气息,进而增强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认识。
开展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模式研究 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以及不同中医药课程融入模式的差异或侧重为何,迄今为止依然未知。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中医药课程教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强烈建议开展传统文化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郑红.浅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四个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44-45.
[2]袁卫玲,孟静岩,张国霞,等.天人相应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地位之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155-156.
[3]李姿慧,王键,李净,等.试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7):566-568.
[4]韩彬,赵越,李钟.在中药学教学中弘扬祖国医学优秀文化[J].药学教育,2010,26(2):34-36.
[5]翟华强,王双艳,高明超,等.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11,30(1):17-20.
[6]辛海量,李同明,苏永华,等.浅谈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58-59.
[7]王海莉.中药学实验教学认识与探讨[J].中医教育,2014,33(4):43-45.
[8]仇峰,王婷婷,龚慕辛,等.现代医学背景下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21):16-18.
[9]张亚军.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210-211.
[10]张燕,张震中.周易思想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5):63-64.
[11]杨卫平,冯泳.试论方剂学师资的素质培养[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21-122.
[12]潘万旗,路玫,郭德欣.基于文化弘扬与临证处方能力提升的留学生本科层次《方剂学》教材编写[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9):29-31.
[13]张岚.中医诊断学史论[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14]韩露.《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3):123-124.
[15]史丽荣.护理学不再远离人文[J].基础医学教育,2003,5(1):17-18.
[16]袁亚美,朱文莉,施慧.中医护理学文化(技术)的传播:基于涉外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16.
[17]雷慧,马轶男.《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体会[J].才智,2013(3):55.
[18]邹晓明,宫晓洋,谷松.老子认识论与《伤寒论》辨证思想[J].吉林中医药,2007,27(11):60-61.
[19]杨天谷.从《伤寒论》探析仲景学术中的中和思想[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0]张翮.论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和谐思想[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21]赵丹,叶珊如,葛林宝.道学对針灸学说的影响初探[J].中医文献杂志,2011,29(2):13-15.
[22]王丽.医古文中传统文化信息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3-4.
[23]吴峰宇,李玉珍.浅谈《中医内科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90-91.